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东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东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雄花
  • 1篇雄花序
  • 1篇杨树
  • 1篇野生
  • 1篇杂交子代
  • 1篇再生过程
  • 1篇体细胞胚
  • 1篇扦插
  • 1篇扦插技术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多样...
  • 1篇贮藏
  • 1篇贮藏条件
  • 1篇子代
  • 1篇枸杞
  • 1篇离体萌发
  • 1篇辽宁杨
  • 1篇萌发
  • 1篇花粉

机构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李际红
  • 5篇许东
  • 4篇亓晓
  • 2篇谢兰禹
  • 2篇邢世岩
  • 1篇姚培娟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窄冠型杨树杂交子代SRAP鉴定及其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为鉴定杨树杂交子代真实性及阐明子代群体的遗传关系,本研究以窄冠型杨树的7个杂交子代群体和亲本为试验材料,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子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变异研究。从11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8对多态性高,主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对7个杂交子代群体扩增,共产生12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18条,多态带比例(PPB)达93.65%;基于Pop Gen 32软件对7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派内杂交时,黑杨派内杂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白杨派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派间杂交时,白杨做母本的子代遗传多样性比黑杨做母本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对其中4个杂交组合的当年杂种苗的生长量、形质指标与其亲本间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苗木的地径、苗高成正相关,与其分枝角度成负相关。70个杂交子代均具有父本特征带,且经鉴定全部为真杂种,本试验结果为杨树杂交亲本的筛选及杂交子代早期鉴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田彦挺李际红王锦楠许东王艺玮邢世岩
关键词:SRAP分子标记
辽宁杨雄花序发育及花粉萌发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辽宁杨雄花序及花粉萌发过程进行观测与分析,为更好地利用辽宁杨进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杨雄花序为对象,通过花枝水培、花粉体外萌发和花粉贮藏等手段,借助模式图绘制、图表解析等方法,系统研究辽宁杨雄花序发育及散粉规律、花粉体外萌发规律,并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1)辽宁杨雄花序从花芽膨大到散粉可分为花蕾期、伸展期、盛花期和开花末期4个阶段,历时12天,花药大多数于第4阶段成熟,此时轻微触动即可导致花粉从花药散落。2)花粉体外萌发的适宜条件为210 g·L-1蔗糖+30 mg·L-1H3BO3+10 mg·L-1Ca Cl2,21℃,其萌发率最高,达到58.57%;150 g·L-1蔗糖+40 mg·L-1H3BO3+10 mg·L-1Ca Cl2,23℃组合中的花粉管最长,达到753.20μm。蔗糖、H3BO3、Ca Cl2、温度对辽宁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暗培养7 h时,花粉管不再伸长。4)-20℃下贮藏的花粉,其萌发率高于另外2个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且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管越长;同一贮藏温度下,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花粉管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短。【结论】为避免花粉损失,花粉的采集应考虑在雄花序发育的第3阶段进行;对花粉管长度和花粉萌发率的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不存在相关关系;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降低的速度越慢,花粉管萌发到相同长度所需的时间越短;与新鲜花粉相比,若是利用贮藏的花粉进行杂交试验,为保证授粉效果,此时的授粉次数应增加而授粉的时间间隔应延长。
许东李际红谢兰禹亓晓王锦楠邢世岩
关键词:辽宁杨花粉离体萌发贮藏条件
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5个野生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种群的120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9对选扩引物共得到1 691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678条,多态性变异率为99.23%,种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1 2,Nei’s基因多样性为0.324 5,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6 7。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5个黑果枸杞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9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8%,遗传分化系数0.08)。黑果枸杞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970 9–0.992 2之间,平均值为0.983 5。种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γ=0.336 8,p=0.806 4)均表明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黑果枸杞个体间的聚类表明同一种群的个体不能完全聚在一起。对同一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诺木洪奥斯勒草场的种源内部的遗传变异更为丰富,这或许可以推断诺木洪可能为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中心产区。
王锦楠陈进福陈武生周新洋许东李际红亓晓
关键词:黑果枸杞AFLP
欧石楠扦插技术体系建立及生根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欧石楠’插穗在不同处理下的生根差异,揭示欧石楠插穗的生根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欧石楠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实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光照自动喷雾控温大棚内对欧石楠插穗进行不同激素浓度、不同基质、不同插穗类型及不同扦插时期的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及生根质量进行LSD及one-way ANOVA分析。欧石楠插穗在1000 mg/L的IBA影响下生根率最高,达到82.43%,且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椰糠与珍珠岩(椰糠:珍珠岩=3:1)混合基质中,其插穗的各项生根指标均优于其他基质中的插穗;半木质化插穗是最适宜扦插的类型,较其他类型而言,其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根质量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月份扦插,插穗的生根率可达94.2%。本试验明确了适宜欧石楠插穗生根的激素浓度、基质及插穗类型、扦插时期。
许东谢兰禹李际红亓晓王锦楠
关键词:扦插LSD
欧石楠体细胞胚再生过程中遗传稳定性的RAPD和ISSR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欧石楠体细胞胚再生过程中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均能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从19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适宜的RAPD扩增引物,共扩增获得158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7.5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条,比例为8.2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8403~0.9625,平均值为0.8979。从4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适宜的ISSR扩增引物,共扩增获得143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7.87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条,比例为10.4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8154~0.9032,平均值为0.861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种分子标记均能将供试材料分开,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
王锦楠李际红亓晓姚培娟许东
关键词:RAPD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