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
- 作品数:25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宜宾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肺炎的CT征象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与肺炎的CT征象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炎症型BAC及20例肺炎的CT征象。结果炎症型BAC主要分布于肺外带胸膜下,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背景下的斑片状实变影,常伴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血管征、"卫星"腺泡结节、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一般无胸膜增厚;而肺炎常分布于中下肺叶,少见磨玻璃样密度、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无"卫星"腺泡结节,慢性肺炎常可见邻近胸膜增厚。炎症型BAC与肺炎均不易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检查对炎症型BAC与肺炎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 林川曹跃勇陈洪亮段宗强李辉
- 关键词:肺炎
- 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esselprobe,VP)对探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的能力,并与常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相比较。方法 35例颈部血管CTA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VP重组,以自动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密度。获自VP的全部测量数据是回顾性分析的,并与MPR、CPR的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 VP与MPR、CPR在探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确定斑块性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有斑块血管共84支,累及范围介于5.0~59.0 mm。大多数患者以局限性、混合性斑块及轻度血管狭窄为主。结论 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高,VP自动分析血管快速、可靠,能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陈洪亮张君海林川梁旭曾宪辉喻洪亮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持续存在的磨玻璃密度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肺内磨玻璃密度病变的检出率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发展逐渐增高,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检查手段相对缺乏,因此临床诊断成为难点。
- 林川曹跃勇陈洪亮段宗强
- 关键词:磨玻璃密度经皮肺穿刺活检CT导引病变肺内症状不典型
- 大分割放疗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中央型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接受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60 Gy/15 f/3 w),37例接受常规分割放疗(60 Gy/30 f/6 w),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56.8%(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9%和45.9%(P<0.05)、40.0%和29.7%(P>0.05)、22.9%和16.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的放疗毒性反应。结论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放疗副反应能够耐受。
- 王立帅彭生才王秋陈洁林川袁志平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中央型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评价
- 结节硬化并室管膜瘤一例
- 2004年
- 林川刁显明陈洪亮
- 关键词:结节硬化室管膜瘤CT检查手术治疗
- 64层螺旋CT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在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启动扫描阈值和价值。方法: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患者共105例,按启动扫描阈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90HU),共36例;B组(80HU),共34例;C组(70HU),共35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VR、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分别记分。结果:(1)三组患者血管密度减影动脉期动脉较静脉显著高,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动脉和静脉均较高,减影静脉期静脉较动脉显著高。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和减影静脉期血管密度组间比较相似,但减影动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低,减影混合动静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高、静脉密度最低,减影静脉期C组静脉密度最高。(2)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①减影动脉期三组脑动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C组较A、B组图像质量稍好;②减影混合动静脉期三组混合脑动静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B、C组较A组图像质量好,B、C组图像质量相似;③减影静脉期A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69.5%,B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88.3%,C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100%,C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A、B组。结论: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分别显示脑动静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以动脉期启动扫描阈值70HU图像质量最好,全部血管均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脑静脉的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洪亮曹跃勇唐光才刁显明虞德明张君海林川陈丽梁旭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CT引导下三维后装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残端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CT引导下三维后装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残端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4-01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42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疗效及毒性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盆腔外照射剂量为46~68Gy,后装剂量为5~25Gy。放疗结束后疗效评估:完全缓解16例(38.10%)、部分缓解17例(40.48%)、稳定9例(21.42%),放疗有效率为78.57%。毒性反应:放射性膀胱炎2例,放射性肠炎1例,血液系统毒性34例。随访至2018-04-01,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74.60%和73.20%。结论:CT引导下三维后装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宫颈残端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林川袁志平曾婷刁鹏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宫颈残端癌毒性
- ALDH1和AQP-5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学参数、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ALDH1和AQP-5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的160例经病理学证实为N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ALDH1和AQP-5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ALDH1、AQP-5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ALDH1在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和25.00%,AQP-5在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17.50%,NSCLC组织中ALDH1和AQP-5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DH1、AQP-5蛋白表达在腺癌和鳞癌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DH1、AQP-5蛋白在NSCLC组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26,P<0.001);ALDH1和AQP-5表达强度为-/+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较表达强度为++/+++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及ALDH1与AQP-5的表达是影响NSCLC临床预后的因素(P<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ALDH1和AQP-5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ALDH1和AQP-5过表达可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降低NSCLC患者的生存期,联合监测ALDH1和AQP-5的表达对NSCL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王秋林川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ALDH1预后
- 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侵犯肾包膜的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肾细胞癌侵犯肾包膜的评价效果。方法:收集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回顾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14例肾细胞癌中,≤3cm24例(无肾包膜受侵),3~5cm32例(肾包膜受侵3例),≥5cm58例(肾包膜受侵29例)。32例肾包膜受侵病例CT表现为:边缘锯齿征22例、深分叶10例、浅分叶7例、光整2例,脂肪囊内网线影19例、结节/肿块9例;82例肾包膜未受侵病例CT表现:边缘光整57例、浅分叶16例、深分叶2例、锯齿征2例,脂肪囊内网线影17例、无结节/肿块。结论:肾细胞癌大小,边缘是否光整,有无锯齿征及深分叶征,肾周脂肪囊内有无软组织密度结节及网线影是判断肾细胞癌侵犯肾包膜的重要指标。MSCT高分辨薄层扫描技术的应用,能较好的判断肾细胞癌对肾包膜的侵犯。
- 林川刁显明李邦国李辉
- 关键词:肾细胞癌肾包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后照射野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后照射野内或照射野边缘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或外院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进行粒子植入术+顺铂+紫杉醇(TP)治疗(粒子植入组)或仅行顺铂+紫杉醇,即TP方案化疗(非粒子植入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疼痛改善程度、影像学上盆腔肿瘤体积变化、治疗期间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区域局部控制率及患者总生存期(OS),分析2组患者死亡原因。结果中位随访11个月。治疗2个月后粒子植入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1),盆腔肿块明显缩小(P<0.01)。治疗2个月后2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5.0%,17.2%(P<0.01)。本研究中粒子植入组无1例发生肠道或泌尿系统穿孔,无1例发生肠瘘、输尿管瘘或膀胱瘘。2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9个月,10个月(P<0.01)。粒子植入组3例(27.2%)死于肿块局部进展,8例(72.8%)死于远处转移;非粒子植入组13例(56.5%)死于肿块局部复发或进展,10例(43.5%)死于远处转移。结论盆腔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放疗提高了在宫颈癌放化疗后照射野内及边缘复发、不宜再次放疗或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提高了局部控制率。
- 郑丹袁志平林川李晓明王立帅王秋
- 关键词:复发宫颈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