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重庆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亚市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亚市农村育龄期妇女HBsAg携带状况调查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初步了解三亚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HBsAg携带状况及影响因素 ,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PS方法抽样 ,入户逐项调查和采血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 ,用SPSS 8 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三亚市农村育龄妇女HBsAg阳性率为 15 .4%。该人群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与不同居住地、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无显著联系 ,但与早婚、小龄 ( 15~ 19岁 )多育有关系。结论 三亚市农村育龄妇女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平均水平 ( 9 75 % )及全国孕妇人群HBsAg阳性率 ( 10 %~ 15 % ) ;早婚、小龄多育是携带HBsAg的危险因素。
- 林竹良吕重庆邢海林林觉干丁进顺潘孝珊
- 关键词:农村育龄期妇女HBSAG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 三亚市麻疹疫苗免疫人群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了解三亚市麻疹免疫成功率与人群抗体水平状况,为及时调整和完善免疫策略及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计算免疫成功率。结果8月龄婴儿麻疹免疫功率平均为95.40%、保护率为77.59%、CMT1:748.98,人群抗体保护率为63.27%,CMT1:396.28。有36.71%人群的麻疹免疫抗体≤1:200。结论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特别是落实1.5岁儿童的加强免疫,同时要确保疫苗有效接种剂量;对计免工作薄弱的地区,重点人群儿童要开展麻苗的强化免疫。
- 陈继锋吕重庆丁进顺林觉干
- 关键词:麻疹抗体
- 三亚市1~5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为了解三亚市1~5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指导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012名儿童调查并采末梢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SPSS8.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三亚市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9.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1.4%;沿海、半山区、山区儿童HBsAg携带率分别为6.4%、15.1%和15.8%;汉族儿童HBsAg携带率为3.6%、回族和黎族分别为8.8%和16.5%,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HBsAg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三亚市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处于全国同龄儿童(7.84%~10.49%)的中等水平;少数民族、半山区、山区HBsAg携带率较高,主要原因为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
- 丁进顺吕重庆邢海林林觉干林竹良潘孝珊
- 关键词:乙型肝炎儿童携带率HBSAG乙肝疫苗接种
- 三亚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 2002年
- 目的 确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高危地区与人群,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NNT监测,收集医疗单位NNT疫情报告及病例个案调查。结果 本市1995~2000年NNT监测发病率为1.51‰~2.79‰,汉族发病率为1.4‰,黎族为2.68‰,常住人口为1.95‰,流动人口为5.58‰。在家中不洁分娩的发病占87.36%,母亲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的发病占96.55%。结论 高危地区与人群是黎族村庄和流动人口妇女所生的新生儿,必须提高清洁接生率和落实育龄妇女TT免疫接种,才能实现消除NNT。
- 陈继锋吕重庆邢海林丁进顺林觉干陈武陈贤
-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流行病学
- 三亚市1999年疟疾发病漏报调查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估算疟疾实际发病率,为制订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回顾性调查高、中、低与非疟区居民1999年度疟疾发病情况。[结果]高、中、低与非疟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为8.64%、2.79%、1.50%和0.05%。疫情漏报率为94.81%,年平均实际发病率为760.55/10万,是疫情上报发病率的8.04倍。[结论]本市疟疾发病率高,仍居各种传染病之首,须加大防治力度。
- 陈继锋罗丕泽罗启民丁进顺吕重庆
-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流行病
- 海南省三亚市10年来疟疾疫情分析
- 2001年
- [目的]分析三亚市10a疟疾疫情状况。[方法]1989~1999年10a间,据三亚市疟疾疫情报告统计疟疾年发病率。[结果]疟疾发病率(除1994年外)均有逐年大幅度下降,(由1989年的483.13/10万降到1999年的97.25/10万),14个疟疾联防乡镇、农场“四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居民带疟原虫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感染来源以上山感染为主;不同地形与季节的疟疾发病也有较大差别;人口流动是造成疟疾传播、暴发的重要因素。[结论]积极贯彻《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办法》,完善疫情管理制度,巩固加强疟疾联防工作,以控制疟疾的流行。
- 卓开仁吕重庆
-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
- 三亚市农村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效果分析
- 2003年
- 目的 为了解三亚市农村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效果。 方法 采用PPS法随机抽取的 30个调查点 ,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了 436名 ( 15~ 35岁 )育龄期妇女的破伤风抗体及其一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结果 66.97%的育龄期妇女具破伤风保护水平抗体 (HAU≥ 0 .0 1IU/ml) ,保护水平随接种针次剂的增加而增高。2 0 0 1年新生儿破伤风 (NT)发病率 1.0 7‰比 1997年NT发病率 8.30‰下降 87.11‰。 结论 TT接种对消除NT效果显著 ,应加强对 15~ 2
- 林觉干吕重庆邢海林丁进顺陈贤林竹良潘孝姗
- 关键词:农村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三亚市福利院一起麻疹爆发的调查报告被引量:2
- 2003年
- 吕重庆陈继锋丁进顺林觉干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 三亚市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三亚市计划免疫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效果。 方法 分析不同时期相应传染病流行态势 ,评价实施计划免疫后对控制相应疾病的效果。 结果 计划免疫运作日臻完善 ,“四苗”全程接种率从 1986年的 66.10 %逐年提高到 1992年的 92 .5 9% ,1993年后一直保持在 90 %以上水平 ,脊灰已连续 8年无野毒病例发生 ,麻疹和百日咳发病率分别下降 97.80 %和 98.99% ,白喉 16年来无病例报告。 结论 冷链启动运转后免疫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成效更显著 ,要不断提高计划免疫运作水平 。
- 陈继锋吕重庆邢海林林觉干丁进顺林竹良
-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
- 三亚市低疟区一起恶性疟疾点状爆发的调查处理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调查分析低疟区恶性疟疾爆发原因 ,评价控制流行应急措施效果。方法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爆发流行特征 ,爆发点及时采用消除传染源与防制媒介按蚊的综合控制措施应急处理。 结果 点状爆发局限于 7户 3 4人的加房新村 ,6月上旬在 2户人家中 ,发生 5例儿童恶性疟病例 ,其中 2例因延误诊治 ,并发脑型疟死亡。经及时应急处理 ,有效控制疫情 ,继续监测 3个月未再发现疟疾病人。结论 疟疾易于反复 ,低疟区可因放松防治管理 ,一旦发生恶性疟将造成来势凶猛的点状爆发 ,必需引为鉴戒。
- 陈继锋吕重庆罗丕泽罗启民
- 关键词:恶性疟疾疫情脑型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