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聚氯乙烯基紫外光吸收剂的制备及其抗光老化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利用高效的点击反应,将小分子紫外光吸收剂接到聚氯乙烯(PVC)上,制得PVC基光稳定剂,可解决以往小分子光稳定剂与聚合物相容性差而导致的抗光老化性能持久性差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首先,通过叠氮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不同取代率的叠氮化PVC(PVC-N3),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4位羟基炔丙基化得到含炔基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DHBP-P).接着,PVC-N3与2,4-DHBP-P通过铜催化的叠氮-炔基Husigen环加成反应制得紫外光吸收剂含量不同的PVC基紫外光吸收剂(2,4-DHBP-PVC).在2,4-DHBP-PVC的紫外光辐照试验中,2,4-DHBP-PVC表现出很好的抗光老化性能,其羰基亚甲基比最低至0.03998,远远小于PVC的羰基亚甲基比(0.3331).
- 武国晶朱超翁枭迪孙晓东吕绪良
- 关键词:聚氯乙烯紫外光吸收剂光老化
- 航空数码照相条件下目标的识别概率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随着数码技术的推广,数码照相因为其具有的明显优势已经越来越多地在航空和航天侦察中采用,传统的航空胶片照相条件下的目标识别概率分析模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加以转换.对数码照相和胶片照相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将数码相机的分辨力转换为胶片相机的分辨力,运用目标识别概率分析模型,即可实现对航空数码照相条件下目标识别概率的分析.
- 卢俊宇朱超刘丹
- 关键词:数码照相分辨力
- 一种迷彩伪装效果检测评价方法
- 2006年
- 提供了一种系统合理的迷彩伪装效果测试评价方法:先通过眼睛和光学仪器做定性观测评估,然后对伪装系统实施大量的现场试验,测量表征伪装效果的决定参数,与迷彩伪装性能的技、战术指标相比较,并不断做伪装修正。这一方法使我们可以很好地衡量目标迷彩伪装的效果和性能。
- 朱超胡江华陈宏烨卢俊宇
- 关键词:迷彩伪装
- 电热膜红外假目标热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讨论了电热膜在自然环境下的热红外特征,分析不同热性质材料对电热膜温度的影响。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热平衡方程证实:低的短波吸收系数有利于减小电热膜与真目标在白天的温度差异,而低辐射系数有利于减小夜间温度差异。不过,即使使用同时具有低短波吸收系数和低红外辐射系数的材料,电热膜也不能满足所有时段与真目标有近似的热特征,必须在温度低的时段对电热膜加热。
- 陈宏烨曾朝阳解文彬卢俊宇朱超
- 关键词:电热膜有限差分法传热分析
-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变形迷彩设计方法被引量:12
- 2006年
- 从变形迷彩伪装技术出发,结合人类视觉原理,应用现代数学工具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基础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可行的变形迷彩设计方法,避免了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各种误差.
- 朱超胡江华吕绪良卢俊宇
- 关键词:图像处理主色提取
- 低发射率伪装绿色涂层的制备和性能分析
- 2016年
- 为了探索军用低发射率伪装材料,提出了复合结构设计的方法。选用具备可见光高透过和红外高反射特性的纳米锑掺杂氧化锡(ATO)薄膜,通过镀膜工艺对复合涂层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光学与红外隐身兼容的目的。利用分光光度计、热成像仪及隔热测试装置对所制复合涂层样品的光学、红外和隔热效果进行测试,分析低发射率涂层对整体绿色涂层的光学及红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结构设计后的绿色涂层样板的可见光透过率达到80%以上,红外反射率达到70%以上,在保证色彩饱和度的同时,发射率显著降低,达到了0.2。经过复合结构设计的绿色涂层拥有良好的红外伪装效果,能够较好地躲避红外侦察。
- 孙晓东吕绪良卢爱军马腾龙朱超
- 关键词:光学红外
- 一种迷彩伪装效果检测评价方法被引量:11
- 2007年
- 对迷彩伪装效果进行检测评价,一直采用的是目测的方式或者是采用单一的衡量标准,主观性很强、得出的结论比较片面,不利于指导迷彩伪装的实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系统合理的迷彩伪装效果测试评价方法:先通过眼睛和光学仪器做定性观测评估,然后对伪装系统实施大量的现场试验,测量表征伪装效果的决定参数,与迷彩伪装性能的技、战术指标相比较,并不断做伪装修正。这一方法使我们可以很好地衡量目标迷彩伪装的效果和性能。
- 胡江华朱超王友军卢俊宇
- 关键词:迷彩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