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惠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胺碘酮
  • 1篇多发性肌炎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合并...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阵发性心房颤...
  • 1篇治疗抢救

机构

  • 5篇武汉市汉口医...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作者

  • 5篇李惠
  • 4篇胡红平
  • 3篇刘如泉
  • 3篇马继东
  • 1篇于洪涛
  • 1篇周东鹏
  • 1篇李飞
  • 1篇郑娟娟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与微小RNA、游离线粒体DNA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血浆天冬氨酸蛋白酶A(novel aspartie proteinase A,Napsin A)、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血浆微小RNA29b-3p(miR29b-3p)、miR30c-5p、血浆外泌体miR21-5p和血浆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记录其临床表现、肺功能情况和高分辨率C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apsin A、SP-A和SP-D,采用RT-PCR法检测血浆外泌体miR21-5p、血浆miR29b-3p、miR30c-5p和mtDNA。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表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E-IPF的预测因素,并做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AE-IPF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为(63.1±8.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E-IPF组游离线粒体DNA表达水平高于IPF组[10143.48(8045.85,12609.65)copies/μL vs.6404.22(2671.50,9386.00)copies/μL,P<0.05]。AE-IPF组的抗“O”抗体(ASO)水平高于IPF组[(88.04±52.25)IU/mL vs.(32.38±19.91)IU/mL,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SO是发生AE-IPF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68,95%CI:1.007~1.131,P<0.05)。联合mtDNA和ASO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5.7%。结论IPF急性加重时,mtDNA及ASO水平均升高,ASO可作为AE-IP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李飞于洪涛朱明慧余国营王晓博周东鹏李惠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微小RNA外泌体
其他疾病致肌酸激酶升高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临床肌酸激酶(CK)升高的病因,提高对CK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生化检查CK显著升高,疑诊或误诊为心肌梗死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多发性肌炎、肾绞痛(结石)、过度运动、缺氧、低钾以及药物的毒性损害均可导致血清CK升高,本组最终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甲减、多发性肌炎、肾绞痛、压疮等。结论:提高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CK的认识水平,在应用CK诊断疾病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医技检查结果谨慎做出判断。
兰为群胡红平李惠郑娟娟
关键词:肌酸激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发性肌炎肾结石
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2009年
兰为群马继东刘如泉胡红平李惠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血栓溶解疗法
静脉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52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10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52例和毛花苷C治疗组5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8%和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5)次/min降至(73±12)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6±14)次/min降至(92±12)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兰为群胡红平李惠刘如泉马继东
关键词:胺碘酮毛花苷C心房颤动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2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CHF合并VA患者在积极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连服1周;然后改为0.2g,每日2次,连服1周;以后0.1~0.2g每日1次,每周服5d停2d,维持治疗。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做24h动态心电图,用药8周后复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减少≥80%,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结果所有42例患者治疗8周后心功能改善均≥1级;VA治疗总有效率78.6%,心率明显减慢,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胺碘酮对于纠正CHF患者合并VA安全有效。
兰为群胡红平李惠马继东刘如泉
关键词: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