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南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泸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38例年龄75~95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对围术期的准备及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伤口痊愈出院,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1例因术后3个月再次摔倒致内固定松动,取出后择期行关节置换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定标准,优20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97.4%。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早期活动、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 张北南邓腾孝黄河肖孝银李忠
- 关键词: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骨折固定术髓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选取我院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68例患者的下肢静脉分别进行X线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确诊率与X线造影的临床确诊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存在反流情况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高达73.33%,而股静脉不存在反流情况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仅为26.67%。结论: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张北南胡定祥张波范德平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一种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一种缝线桥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泸县人民医院治疗2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9~50岁,平均(31.0±0.2)岁。按照Meyers-Mckeeu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4例;26例患者中并发半月板损伤14例,并发软骨损伤3例。运用一种网兜式包埋的缝线桥技术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块,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前伤膝关节均行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X线片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性愈合,Lachman试验和抽屉试验均转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7.9±6.2)分提高至(92.7±4.3)分,Tegner评分由术前(2.5±1.4)分提高至(7.8±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网兜式包埋的缝线桥技术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获得理想的原位重建,操作简便,固定稳定,功能恢复满意,后期并发症少,且易于掌握。
- 张北南胡定祥陈亮马晨曦张磊
- 关键词:关节镜撕脱骨折
- 一种骨科下肢抬高垫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下肢抬高垫,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伸缩杆,底板顶部前端与第一支撑板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上端与第二支撑板底部前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弧形凹槽,第二支撑板顶部后端设...
- 张北南陈亮李定鑫张磊
- 文献传递
- 一种骨科手术拍片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拍片辅助装置,包括竖板,竖板的底部设有底板,竖板的背面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设有呈水平状的横板,竖板上开设有两个呈竖直状的通孔,两个通孔的内部位于横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杆,竖板的正面位...
- 陈亮张北南张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