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一氧化碳
  • 2篇一氧化碳中毒
  • 2篇中毒
  • 2篇脑病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一氧化碳
  • 2篇急性一氧化碳...
  • 2篇迟发
  • 2篇迟发性脑病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丹红注射液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机构

  • 5篇安钢职工总医...
  • 1篇安阳钢铁集团...

作者

  • 6篇张赟
  • 2篇王艳玲
  • 2篇张秀海
  • 1篇郭予东
  • 1篇王艳铃
  • 1篇刘少静
  • 1篇金红
  • 1篇吕玲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DEACM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一氧化碳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持续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和次数、综合治疗时间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DEACMP的基本原则是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确保疗程充足,通常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会得以恢复,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张赟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问题。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依达拉奉+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3例、一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一般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郭予东王艳铃张秀海金红张赟刘少静杜培昆
关键词:丹红
事件相关电位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迟发性脑病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6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是否发生DEACMP将其分为DEACMP组34例与非DEACMP组30例。检查两组的ERP波潜伏期(PL)和波幅情况,并观察DEACMP组PL及P3波幅与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H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DEACMP组的ERP测定电位成分中的N2、P3波PL长于非DEACMP组(t=4.3787、4.8902,P<0.05);P波幅低于非DEACMP组(t=-7.095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N1、P2波P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9、0.3998,P>0.05)。DEACMP组的HDS评分明显低于非DEACM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DEACMP组的ERP成分P3波PL和HDS评分呈负相关(r=-0.43,P<0.01);P3波幅和HDS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与非DEACMP患者相比,DEACMP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较明显;临床中对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时,可将ERP作为重要指标。
张赟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事件相关电位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明显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度患者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腔隙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赟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血清维生素B12
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危重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动脉血乳酸水平;以患者A-PAcHEⅡ评分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并对其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比较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A组(P<0.05),而C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则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是检测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且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呈正相关。
张赟王艳玲张秀海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脑梗死程度、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中度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轻度脑梗死患者高(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腔隙性梗死患者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可将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张赟吕玲王艳玲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