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4篇配合物
  • 4篇SCHIFF...
  • 3篇配体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结构
  • 3篇SCHIFF...
  • 2篇英文
  • 2篇谱性质
  • 2篇子结构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性
  • 2篇光谱性质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结构
  • 2篇超分子
  • 2篇超分子结构
  • 1篇水中重金属
  • 1篇膨润土
  • 1篇取代基
  • 1篇取代基效应

机构

  • 5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李春宇
  • 4篇孙银霞
  • 3篇赵亚元
  • 2篇李新然
  • 2篇俞彬
  • 2篇郭建强
  • 1篇杨成娟
  • 1篇任宗礼
  • 1篇李璟

传媒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多元改性膨润土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钠基膨润土作为主体材料,以有机长碳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机聚合羟基金属阳离子和功能化的短碳链有机络合剂为多组分复合改性剂,利用共聚法对膨润土...
孙银霞任宗礼李春宇李新然
文献传递
两个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光谱性质及取代基效应(英文)被引量:5
2016年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u(Ⅱ)配合物[Cu(L1)2](1)和[Cu(L2)2](2)(HL1=1-(3-((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 oxime;HL2=1-(3-((2-Hydroxy-naphthalen-1-ylmethylene)-amino)-phenyl)-ethanone 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均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而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O-H…N和C-H…π氢键作用而形成了超分子结构。进一步讨论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及两个配合物间配体的取代基效应。
孙银霞李春宇杨成娟赵亚元郭建强俞彬
关键词:晶体结构SCHIFF碱配体取代基效应
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过渡金属Schiff碱类配合物因其结构的复杂多样、独特和新颖的性能,得到了大多科学家们的注意。这类化合物通常是由含有氨基(-NH2)的化合物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而得到的含有C=N基团的化合物,其C=N上的N原子能够提供一...
李春宇
关键词: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化学合成光谱性质
文献传递
含肟基Schiff碱配体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结构(英文)被引量:3
2015年
合成了一个含肟基Schiff碱配体(HL,C15H16N2O)及其Cu(Ⅱ)配合物[Cu 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HL结构中,一对HL分子通过分子间的Cl…Cl卤键(Cl…Cl的距离为0.345 9(3)nm)链接形成了二聚体,每个二聚体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二聚体形成了无限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Cu(Ⅱ)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组成。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在Cu(Ⅱ)配合物结构中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分子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这种层状结构通过π…π堆积作用而进一步连接。
孙银霞陆瑞娥李新然赵亚元李春宇
关键词:SCHIFF碱配体晶体结构
含Schiff碱配体的超分子Co(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o(Ⅱ)和Cu(Ⅱ)配合物Co(L^1)_2(1)和Cu(L^2)_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均为P1。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156 40(11)nm,b=1.376 81(12)nm,c=1.388 59(13)nm,α=63.776 0(10)°,β=87.400(2)°,γ=84.280(2)°;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156 42(9)nm,b=1.372 19(13)nm,c=1.404 40(12)nm,α=63.683 0(10)°,β=87.227(2)°,γ=84.883 0(10)°。2个配合物分子均通过分子间C-H…O和C-H…π氢键作用以及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
孙银霞赵亚元李春宇俞彬郭建强李璟
关键词:晶体结构SCHIFF碱配体超分子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