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宾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征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征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征患者60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诊断,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肺叶动脉、肺动脉部分亚段及分支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下显示率为100%,60例患者发现肺叶动脉栓塞89支,左、右肺动脉栓塞或肺动脉主干栓塞共84支,肺段动脉栓塞69支,亚段肺动脉栓塞52支。本组病例中双肺见斑片状实变影、渗出灶8例,伴胸腔少量积液38例,纤维条索影19例。结论螺旋CT检出阳性率达100%,优于国际报道的X线胸片检查,对确诊肺动脉栓塞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夏雨王西宾
- 关键词:肺栓塞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22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78例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322例受检者中,309例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成功率为95.96%。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MSCT评估的准确性为94.1%。结论在控制心率为70次/分钟以下时128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所有1~3级及大部分4级分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搭桥及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斑块的评价与随访具有独特的优势。
- 盛杰鑫王西宾薛斌张蕊春
-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128层螺旋CT
- 99Tcm-MDP全身骨扫描及局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在骨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究99Tcm-MDP全身骨扫描以及局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骨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1例疑似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了99Tcm-MDP全身骨扫描和局部SPECT检测,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探究99Tcm-MDP全身骨扫描和局部SEPCT对肿瘤骨性转移的诊断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实施组间诊断价值比较。结果:①99Tcm-MDP全身骨扫描对骨转移性肿瘤诊断一致性为69.14%,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67.74%,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58.33%;②局部SPECT对骨转移肿瘤诊断一致性为92.59%,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3.55%,阳性预测值为95.83%,阴性预测值为93.55%;③两种检测方式比较发现,局部SEPCT对骨转移性肿瘤诊断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99Tcm-MDP全身骨扫描,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99Tcm-MDP全身骨扫描,局部SPECT检测对骨转移性肿瘤诊断更为准确敏感,值得临床应用。
- 文栋王西宾
- 关键词:骨转移肿瘤
- 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探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40例,对其临床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本组有18例,占45%。胆囊壁增厚:本组30例,占75%。腔内肿块:本组7例,占17.5%。合并胆囊结石:本组28例,占70%,其中多发18例,单发4例,泥沙样为3例。肝脏直接侵犯:本组24例,占60%。肝内转移:本组10例,占25%。肝内外胆管扩张:本组24例,占60%。淋巴结转移:本组16例,占40%。肝腹水:脾周及肝周围带状低密度区2例,为晚期胆囊癌表现。侵犯腹壁:腹膜与胆囊分界不清1例,向腹壁呈局限性肿块突起。B超检查:本组诊断为胆囊占位性病变或胆囊癌者10例,占25%。慢性胆囊炎并结石30例,占75%。本组胆囊癌经CT确诊30例,占75%。B超确诊10例,占25%。结论采用CT进行检查,是一种无创、方便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胆囊癌的方法,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夏雨王西宾
- 关键词:胆囊癌CT诊断
- 首发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6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王西宾王波杨超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 女性生殖道畸形一例
- 2006年
- 王西宾周新军
-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畸形月经未来潮处女膜完整下腹胀痛妇科查体尿储留
- 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双源CT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共检查393个节段,双源CT检查中370个节段数符合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5%(370/393);双源CT检查的灵敏度为100.00%(62/62),特异度为66.67%(2/3),阳性预测值为98.41%(62/63),阴性预测值为0.00%(0/2),准确度为98.46%(64/65)。结论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盛杰鑫王西宾王萌黄光建薛斌郑超赵雪王波
- 关键词:CT急性胸痛冠状动脉狭窄
- 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识别其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核酸确诊病例的首次胸部CT征象,主要包括肺内磨玻璃样密度(ground glass opacities,GGO)、实变以及GGO合并实变,并对每一位患者肺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随后将CT征象及肺损伤评分与患者发病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二次拟合曲线),判断CT征象和评分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91例确诊COVID-19患者共获取293个病灶,其中单纯GGO 143(48.8%)个,GGO合并实变116(39.6%)个,单纯实变34(11.6%)个。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提示,GGO随发病时间有下降趋势,GGO合并实变二次拟合曲线呈正“U”型,实变呈倒“U”型改变,三者约在第7天存在转折点。同时,患者肺损伤评分约在第7天存在峰值。结论非武汉地区COVID-19患者初诊CT表现以GGO和GGO合并实变为主,发病约1周左右可能是CT征象变化的关键时间点。
- 刘哲梁挺金超赵慧芳王艳王泽坤李芬周婕蔡曙波梁煜坤周和平王西宾任转琴杨健
- 关键词:发病时间实变
- MRI诊断儿童卵巢内胚窦瘤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王西宾黄斌陈丽萍
- 关键词:卵巢内胚窦瘤MRI诊断下腹部疼痛实性肿块间歇性腹痛血细胞分析
- 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表观弥散系数与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全身化疗治疗。在化疗前与化疗后3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化疗前后TIC类型、ADC值,并与化疗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疗前患者的病灶血流TIC类型多为Ⅲ型,化疗3个月后多为Ⅰ型和Ⅱ型,化疗前后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MRI DWI b值为500、1000 s/mm^(2),化疗3个月后患者病灶ADC值高于化疗前(均P<0.05)。所有患者完成化疗,17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9例,部分缓解41例,稳定3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75.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TIC类型、ADC值与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血流TIC类型、ADC值为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TIC类型、ADC值与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MRI能为患者疗效评估提供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郑超苏娟盛杰鑫王西宾王波王一鸣王林张春玲
- 关键词:乳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观弥散系数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