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海霞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哲学
  • 1篇道德法则
  • 1篇德论
  • 1篇至善
  • 1篇善恶
  • 1篇实践哲学
  • 1篇偶然
  • 1篇先验
  • 1篇先验偶然命题
  • 1篇目的论
  • 1篇康德实践哲学
  • 1篇康德哲学
  • 1篇克里普克
  • 1篇后验必然命题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白海霞

传媒

  • 2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湘潮(理论版...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康德论人性的善恶被引量:5
2014年
康德关于人性善恶的思想建立在他对人之本性的界定上,就人的自然本性而言,人并不涉及道德上的善恶问题;就人的理性本质而言,人的本性中既有向善的原初禀赋,又有趋恶的倾向,这为人向善或趋恶提供了可能性。康德说人的本性意味着出自自由的行动的根据,由此人性的善或恶取决于自由的任意将道德法则作为动机或将违背道德法则的动机纳入准则的自由。按照康德的严峻主义观点,人的本性天生就存在一种根本恶,这种恶败坏了一切准则的根据,造成了心灵的颠倒,但正因为其源于人的自由本性,也为人改恶向善提供了可能性。
白海霞
康德实践哲学的目的论之维
2014年
目的论是理解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维度,也是理解其实践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目的有一种必然追求,人的目的能力为实践领域的目的理论提供了前提条件,因而在实践领域中,他持有一贯的目的论立场。基于人的双重本性,康德在实践领域中提出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目的理论:技术性的实用目的理论和道德性的客观目的理论,两者只有在以至善为终极目的的道德目的论体系中才能得到统一。总体来看,康德在实践哲学中的目的论并不与其义务论相冲突,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将效果论整合到道德目的论之中。
白海霞
关键词:实践哲学至善
试论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
2009年
自康德以来,哲学界一致认同先验命题与必然命题是紧密相连的,克里普克是第一个主张将它们严格区别开来的哲学家,他的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向传统观点提出了严重挑战,成为西方哲学家争论的焦点。
白海霞
关键词:先验偶然
康德哲学中的幸福概念解析被引量:3
2014年
幸福作为始终困扰人的一个问题,也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康德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基于其对人的本性的界定,他认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人的感性本性是人追求幸福的原始驱动力,人的理性本性使人产生幸福概念,人心灵中的各种能力为人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康德对幸福概念的思考有一个自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幸福概念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我们追求幸福所遵循的原则具有质料性、主观性、经验性和偶然性,因而不具备充当道德法则的资格。
白海霞
关键词:道德法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