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05—2014-06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同期选择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SOD、GSHPX、CSH、VitE、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液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的变化。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检测2组患者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抗氧化指标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GSH-PX、CSH、VitE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68分与GCS 35分的颅脑外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颅脑外伤组患者的血液中SOD、总抗氧化能力、GSH-PX、CSH及VitE等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均降低,MDA水平在围手术期逐渐升高;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jvO2与CEO2的水平与GCS评分成正比例关系;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存在显著变化,SjvO2的水平显著升高,CEO2与AVDO2的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脑氧代谢指标较正常人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魏健强薛婷婷李建马剑
- 关键词:颅脑外伤围术期抗氧化能力氧代谢
- 一种神经科多功能检查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科多功能检查器,包括框体和叩诊锤;所述框体设置有曲面手柄、橡胶软皮套、转轴和角度刻度盘;所述曲面手柄设置在框体的上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头连接在框体左右两侧板的下端内侧壁上;所述角度刻度盘有两个,分别...
- 魏健强薛婷婷马剑
- 文献传递
- 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 魏健强薛婷婷马剑李健
- 关键词:垂体瘤
- 超声影像在评估颈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对比颈动脉MRI及DSA研究颈动脉夹层(CAD)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60例(12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行CDU、颈动脉MRI及DS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别与颈动脉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出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以颈动脉MRI或DSA为标准,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7%,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95%。颈部血管超声与颈动脉MRI结果的一致性极佳(Kappa=0.900,P=0.000),颈部血管超声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17,P=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 魏健强薛婷婷郝文炯马剑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PAPP-A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栓塞脑梗死组、腔隙性脑卒中组。根据需要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测PAPP-A值、颈动脉斑块与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之间关系;将缺血性脑卒中组及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后分析各组血清PAP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PAPP-A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易损性斑块组在血清PAPP-A测量水值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以作为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指标。
- 魏健强李健郑小龙马剑薛婷婷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一种可远程操控式医疗干燥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远程操控式医疗干燥机,包括底座、支架、箱体和电箱,所述底座旁边设置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旁边设置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旁边设置有所述电箱,所述电箱旁边设置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旁边设置有遥控器,所...
- 魏健强薛婷婷
- 文献传递
- 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对照组38例患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选择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100.00%)与对照组(92.10%)相比明显较高,GOS评分相对较高,并发症少,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健康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魏健强马剑高兴国薛婷婷
- 关键词:锁孔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_2)基因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06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46例与非脑出血组6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TGFβ_1、TGFβR_2基因多态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GFβ_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FβR_2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脑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312倍〔RR=3.312,95%CI(1.476,7.624),P<0.05〕。结论携带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增高。
- 魏健强李健薛婷婷马剑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多态性脑出血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对照组行经皮质造瘘术,...
- 魏健强薛婷婷马剑
- 关键词:基底核区
- 文献传递
-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04—2014-04 7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Hunt-Hes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分别为12.5%、22.22%、29.17%、27.78%、8.33%;治疗后Hunt-Hes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分别为34.72%、30.56%、22.22%、12.5%、0。治疗前CT Fisher分级中1、2、3、4级发生率分别为30.56%、25%、19.44%、22.22%;治疗后CT Fisher分级中1、2、3、4级发生率分别为58.33%、18.06%、13.89%、9.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上稳定发生率70.83%,改善率为20.83%,复发率为8.34%。结论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
- 魏健强高兴国李健马剑薛婷婷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有效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