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进武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应变仪
  • 2篇钻孔应变
  • 2篇钻孔应变仪
  • 2篇潮汐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地震预测方法
  • 1篇断裂带
  • 1篇形变
  • 1篇震后
  • 1篇震后形变
  • 1篇震前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探头
  • 1篇偏心
  • 1篇自适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山东省地质测...
  • 1篇山东省城乡建...

作者

  • 8篇李进武
  • 2篇刘希康
  • 2篇宋成科
  • 2篇邱泽华
  • 2篇孟庆筱
  • 1篇周海涛
  • 1篇李媛
  • 1篇武艳强
  • 1篇丁志峰
  • 1篇吕健
  • 1篇夏峰
  • 1篇杨家英
  • 1篇李嘉琪
  • 1篇李腊月
  • 1篇郑宇
  • 1篇赵永红
  • 1篇惠红军
  • 1篇王丽丽
  • 1篇徐少川
  • 1篇卢倩云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S变换的唐山四分量钻孔应力时频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以2016-02~11期间唐山四分量深孔地应力连续观测数据为基础,使用S变换技术获得区域构造信息的时频特征,讨论其与近场小震及远场大震事件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唐山台近场25km范围内5次小震事件发生前的数日内,其地应力连续观测数据的S变换结果在720~1 440min周期范围内均表现为高能量簇异常,且与潮汐因子的日常形态存在显著差异;2016-04-15日本九州M7.0级地震的同震效应主要对地应力S变换结果中周期小于240min的频段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唐山地应力高能量簇特征可能来自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调整,而非远场大震的同震效应,说明地震事件前后的构造应力时频演化特征与近场地震活动可能存在较高的前兆关联性。
孟庆筱孟庆筱吕健李进武王丽丽
关键词:S变换地震
探头安装偏心对钻孔应变观测影响的分析
2016年
钻孔应变仪安装时出现的探头偏心现象会使观测数据质量受到影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设计独特,第一、三组元件观测值之和与第二、四组观测值之和相等,此为钻孔应变观测自洽.钻孔应变观测质量可由观测值能否自洽进行检测.本文将有限元数值计算和钻孔应变观测理论模型相结合,主要分析应变仪安装探头偏心是否造成观测数据不自洽,并讨论造成不自洽的原因.考虑仪器不同程度偏心,结果显示偏心引起观测数据不自洽,偏心尺度越大,不自洽越明显.本文也发现仪器不偏心时,耦合系数为常数,一旦仪器偏心,耦合系数随着元件方位角改变而变化,这与通常总将耦合系数看作常数是不一致的.而引起不自洽的原因是探头偏心导致耦合系数随着元件方位角发生改变.此外,耦合系数A,B和加载载荷无关.本文对偏心情形下的数据进行校正,通过校正去除了偏心对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钻孔应变观测相对标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李进武邱泽华
关键词:偏心数值模拟钻孔应变仪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潮汐因子和实地标定分析
李进武
鲁甸地震同震与震后形变、重力时空分布的理论模拟
2017年
基于位错理论,考虑重力和黏弹性的影响,在分层介质模型下计算鲁甸地震引起的同震、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结果表明形变和重力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于断层在地表投影附近区域.同震形变场显示发震断层有明显的走滑性质.考虑黏弹松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震后形变和重力有了明显改变,同震效应为正的区域得到加强,为负区域进一步减弱.震后松弛效应的影响范围相比同震明显增加.在靠近断层的GPS观测台站处,计算了由黏弹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形变和重力时间序列.震后松弛效应引起的重力变化在50年之后均达到同震水平,除了NJ13的纬向、垂直位移,NJ16的垂直位移,NJ15的径向位移,其余台站的所有震后形变都超过1mm.观测台站的震后重力和垂直位移时间序列在震后100年趋于稳定,纬向位移和经向位移在震后50年趋于稳定.
李进武武艳强宋成科刘希康
关键词:震后形变
钻孔应变仪观测的面应变潮汐因子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钻孔应变仪直接观测的是筒壁的直径变化,并不是地壳应变.在进行潮汐分析时必须首先将观测值转换为应变值.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9日全国部分钻孔应变观测资料,选取应变差分值进行计算.我们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对标定、绝对标定,反演得到地理坐标系下观测点的应变分量.采用球状径向不均匀弹性地球模型计算理论应变固体潮.最终运用调和分析方法,得到面应变固体潮的M2波潮汐振幅因子.分析潮汐因子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潮汐因子动态变化的因素,发现观测点的纬度和高程对潮汐因子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围岩的性质对潮汐因子影响明显.
李进武邱泽华
关键词:钻孔应变仪潮汐因子面应变
CEEMDAN在GNSS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2022年
通过对模拟信号的处理,验证了自适应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方法在资料分析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对10个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连续站N、E、U三方向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发现其不仅存在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信号,部分台站还存在更短或更长周期信号,且垂向周期性比水平向更明显,对应幅值更大.经周期项改正后,相比于原始N、E、U方向时间序列的平均WRMS(Weight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分别降低了19.8%、19.0%和29.9%,表明该方法对周期项修正的有效性.
刘希康丁志峰李媛李进武
关键词:GNSS谐波模型
利用水准测量数据分析芦山M_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变积累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两期一等水准测量数据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芦山MS7.0地震前的应变积累。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的发生明显加速了该区域应变积累的过程,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主要断层区域垂直形变速率为6-9 mm/a,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加速了此次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靠近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垂直形变速率为1-5 mm/a,低于汶川地震前的隆升速度。(2)芦山地震并未释放该区域长期积累的应变能,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仍然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宋成科李腊月孟庆筱郑宇管见夏峰周海涛李进武
地震预测方法Ⅰ:综述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解各种地震预测方法的预测情况,本文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地应力法、钻孔应变观测法、GPS法、地下水异常观测法、氢同位素法、电磁异常观测法、电离层异常观测法、潮汐力谐振共振波法等多种方法为载体,对这些地震预测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探究这些预测方法的原理、异常信息提取、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预测实例及相关的进展.
赵永红杨家英惠红军徐少川曹露青卢倩云李嘉琪李进武
关键词:地震预测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