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适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籍贯与流动——北朝文士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读后
- 2013年
- 宋燕鹏博士新著《籍贯与流动——北朝文士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籍贯与流动》),在古典文学与历史地理交叉视野下研究了北朝文士文学创作与籍贯流动之互动关系,可谓一次学术创新的有益尝试。
- 孔祥军何适
- 关键词:地理学研究历史地理籍贯文士北朝
- 《嘉靖惟扬志》所附宋代扬州城池图考
- 2022年
- 《宝祐惟扬志》由南宋洪勋纂,成书于贾似道守扬州时。明代《嘉靖惟扬志》在文字和舆图两种文本形式上,借鉴了《宝祐惟扬志》,前者所附宋代扬州城池图,由明人绘制,而非宋人所作。改绘时著录的内容并不完整,绘图的方法也不科学,存有内在缺陷,但改绘主要参考了《宝祐惟扬志》,所以城池图大体能够反映南宋宝祐年间扬州城池的基本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宋代扬州城池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的重要依据。
- 何适
- 南宋扬州蜀岗上城池建设新考被引量:4
- 2017年
- 南宋扬州的堡寨城是孝宗淳熙二年郭棣据唐子城西部所筑。理宗宝祐年间贾似道加固堡寨城,并修缮唐子城东部城垣,两部分合称宝祐城。宋代堡寨城与宝祐城并非"名异实同",二者城池范围有别,后者或更接近唐子城的规模。平山堂城为理宗景定年间李庭芝所筑,与贾似道无涉。今人误信、误读明清地理志书中有关宋代扬州城池建设的记载,未能全面追溯宋元时期的官、私记录,故而对宋代扬州的历次城池建设缺乏系统、准确地认识,在解释相关考古发掘时,也未能将其与宋代史实很好地对应起来,不无疏漏。
- 何适
- 关键词:南宋
- 从人口状况看宋代扬州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属性被引量:1
- 2016年
- 北宋时期,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扬州总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至南宋,扬州作为南北政权对峙的前沿地区,人口总数虽不及北宋整体水平,但不断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而且淮东地区的在城人口占有一定的优势。人口的增长是宋代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认为宋代扬州相对衰落的观念过于笼统,忽视了宋代扬州区域、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南宋扬州人口流动性较为突出,其中军兵的遣入较北宋时期更为明显,反映出扬州城市属性从经济性向军事性的转变。
- 何适
- 关键词:宋代人口状况经济发展
- 南宋孝宗朝扬州城池建设考——兼论地方视野下的“孝宗恢复”被引量:2
- 2016年
- 南宋孝宗意主"恢复"的政治取向,并非只停留在中央的人事变动与政治言说上,于地方上也有直接体现。扬州是南宋时期宋金对峙背景下江淮区域的军事重镇,孝宗时期扬州的城池建设,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整体上超过了宋代其他时期。这是"孝宗恢复"背景下,地方积极因应中央政策的具体表现。但地方与中央的举措并非完全同步与合拍,实际亦有脱节之处;两相对照,地方上人事任用及军政举措的连续性更强,而所谓孝宗"末年之政",主要是针对中央层面而言的。
- 何适
- 关键词:南宋
- 南宋巡社制度兴废考——兼论宋廷收编地方武力的官方心态
- 2015年
- 两宋之际,河北一带的民众自发结集为巡社。巡社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的良好功效被部分官员所注意,最终导致官方介入巡社并成功将其收编。巡社由民间组织转而成为具有官方性质的地方武力,标志着宋廷承认民间自卫组织的合法地位,在宋代军制演变过程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时隔不久,巡社又渐遭废罢,但在官方的监管下,地方亦有因地制宜设置巡社的实例。巡社的兴废与当时的军政动态紧密相关,反映出当时宋廷对待民间社会组织既利用又猜疑的复杂心态。制度兴废的背后实际隐藏着重要的政治隐微,赵宋王朝强干弱枝的政策着实影响深远。
- 何适
- 关键词:宋代
- 宏观视野下的中古史研究力作——评王永平教授新著《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
- 2012年
- 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段来说,由于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史家若试图进行整体的宏观考察,相较于其他所谓大统一的历史时段,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回顾相关学术史,不难发现近代以来关注这一时段的重要史家,其重要著作——特别是那些经典论著——基本都是以“论集”的形式出现的,较少有宏观主题加以统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此段历史的宏观考察就失去了可能性甚至没有必要性。相反,在大量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视角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做一定的宏观论述,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谓其有必要,
- 孔祥军何适
- 关键词:历史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
- 从官方到民间:仓储建置与宋代救荒的社会力量
- 2015年
- 义仓、常平仓、社仓是宋代最重要的三种仓储机构,三者互有差异,同时保有共性。在差异与共性当中,官方与民间两种力量贯穿其中,并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官方与民间参与仓储机构的不同方面及程度,可以考察宋代救荒主体力量的分布及其转移。义仓体现出宋廷对民间力量的重视,常平仓象征着官方力量的主导性,社仓的出现则标志着民间力量主体性的凸显以及宋代救荒力量从官方向民间的转移。
- 何适
- 关键词:宋代官方
- 条分缕析 知微见著——评王永平《晋宋社会文化史论》
- 2019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个动荡、纷乱的时段,然而在纷乱之中也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可以探寻,甚至纷乱本身即是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王永平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古史的研究,成果丰富,新近又出版了专著《晋宋社会文化史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以下简称《史论》)。《史论》全书十章,另有附论一篇,讨论了两晋及刘宋时期与士风、家学、皇族、佛教、母教等相关社会文化问题。关于《史论》关注的问题,作者在“后记”中已经有很清楚的交代,这对于读者了解《史论》的内容和作者的学术旨趣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有必要在此略作引述。“后记”说《史论》主要围绕晋、宋时期相关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专题讨论,其中所涉,“既有以往学界深耕细作、积累丰厚的学术领域与课题”“也有一些学术积累相对较少的论题”“还有涉及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下层社会文化上浮及其与上层社会文化混杂的雅俗融通问题”(第285页)。顺着“后记”的提示读完《史论》后,笔者从三个方面归纳了该书的特色,以下略述所得,不当之处,敬请著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 孔祥军何适
- 关键词:社会文化现象《史论》晋宋条分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