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浩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凝固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剖腹
  • 1篇剖腹术
  • 1篇肿瘤
  • 1篇晚期
  • 1篇晚期结直肠癌
  • 1篇胃癌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间质瘤
  • 1篇胃肠道间质肿...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活化
  • 1篇免疫治疗

机构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3篇徐继
  • 3篇叶再元
  • 3篇吴浩
  • 2篇赵忠扩
  • 2篇何琦文
  • 2篇邵钦树
  • 2篇胡俊峰
  • 1篇郑爱红
  • 1篇吴国清

传媒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免疫活化DC联合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免疫活化树突状细胞(Ib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DC-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以来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免疫活化DC-CIK治疗,同时行化疗,单纯化疗组患者仅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免疫功能变化,并判断免疫活化DC-CIK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2年及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2年总生存率67.6%vs 38.3%,3年总生存率29-8%vs 18.8%,均P<0.05)。单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CD8^+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P<0.05);与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CD16^+CD56^+细胞比例升高,CD8^+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4^+/CD8^+、CD16^+CD56^+细胞比例亦有变化(均P<0.05)。结论免疫活化DC-CIK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芮韬吴国清徐继郑爱红吴浩叶再元
关键词:免疫治疗结直肠癌活化
NEK-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NEK-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NEK-6作为胃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TRIzol法提取36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总RNA,同时提取人胃癌细胞株(MGC...
徐继叶再元何琦文芮韬吴浩邵钦树赵忠扩胡俊峰
关键词:胃癌
文献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科行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患者41例(L组),并比较同期开腹手术患者33例(O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管放置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出血量[(105.39±19.91)ml vs(133.67±12.38) ml]、住院时间[(7.44±0.92)d vs (10.21±1.34)d]、胃管放置时间[(1.93 ±0.65)d vs (3.73 ±0.84)d]、引流管放置时间[(3.68±0.61)dvs (5.70±0.81)d]、术后恢复饮食时间[(7.12±1.05)d vs (8.98±0.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与手术前相比,开腹手术组与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PT均显著缩短(P<0.05),D-二聚体及FIB含量显著增高,且以腔镜手术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拔管时间早等优势,但其可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应予以重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适当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徐继吴浩叶再元芮韬何琦文邵钦树赵忠扩胡俊峰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剖腹术血液凝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