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利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综合征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冠状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综合...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型心
  • 1篇血糖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动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相互作用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 1篇入院

机构

  • 3篇新乡医学院
  • 2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丹利
  • 3篇刘恒亮
  • 2篇镐振选
  • 1篇吴雷
  • 1篇陈文山
  • 1篇韩文杰
  • 1篇刘洋
  • 1篇韩文杰

传媒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计划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80例)和氯吡格雷组(74例),术前分别给予300mg阿司匹林及180mg替格瑞洛和300mg阿司匹林及600mg氯吡格雷口服,余均按ACS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主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脏原因再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尿酸及肌酐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12个月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主要终点及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有效降低中国ACS患者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复合终点发生率,但在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主要出血发生率方面与氯吡格雷相似,不良反应多较轻微,安全性好。
王丹利韩文杰陈文山镐振选刘恒亮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导致血小板活化、聚集,促进急性血栓形成,最终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ACS...
王丹利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评价安全性
入院血糖对经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入院血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和晚期死亡风险的预后作用。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取相关文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各研究的死亡相对危险度(RR)及其可信区间(CI)。结果:7篇文献报告了早期或晚期死亡率。Meta结果显示,高入院血糖组的早期死亡风险是低入院血糖组的2.00倍(95%CI:1.40~2.86)。高入院血糖组的晚期死亡风险(基于早期生存者)仍然稍高于低入院血糖组(RR=1.24,95%CI:0.63~2.43),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CI时代,既往糖尿病史合并高入院血糖的STEMI患者,其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入院血糖非增高组,入院血糖可以作为短期预后的评价因素;但其基于早期生存者的晚期死亡风险与低血糖组并无显著性差异,其预后意义需谨慎对待。
镐振选刘洋王丹利吴雷韩文杰刘恒亮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的药代动力学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替格瑞洛主要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已有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充分的临床证据证实,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有更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ACS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基础疾病较多,联合用药十分普遍,替格瑞洛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其药物疗效或增强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就替格瑞洛的药动学及目前国内外关于替格瑞洛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
王丹利刘恒亮
关键词: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