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亚萍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台风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云微物理
  • 2篇微物理
  • 2篇碧利斯
  • 1篇动力因子
  • 1篇对流降水
  • 1篇云微物理过程
  • 1篇水云
  • 1篇台风
  • 1篇台风暴雨
  • 1篇微物理过程
  • 1篇物理过程
  • 1篇降水
  • 1篇降水云
  • 1篇暴雨
  • 1篇层云
  • 1篇层云降水

机构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余晖
  • 2篇崔晓鹏
  • 2篇汪亚萍
  • 1篇冉令坤
  • 1篇任晨平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碧利斯"台风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8个动力因子在"碧利斯"台风强降水区均表现为强信号,其中,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等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与总云水物质的相关系数也均达0.97以上,而热力切变平流参数与上述二者的相关系数最低,达0.5左右;(2)8个动力因子中,Q*矢量散度随降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霰融化成雨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似,热力切变平流参数随降水强度呈现"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其他6个动力因子均呈现单调增长趋势,与"雨水碰并云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类似;(3)总体看来,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4个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及雨水收支相关的总的云微物理过程转化率对应更好,因此,对降水的指示意义也更好。
汪亚萍崔晓鹏冉令坤余晖
关键词:台风暴雨动力因子云微物理过程
“碧利斯”(0604)暴雨过程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利用"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和过程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暴雨增幅的贡献,结果指出:(1)暴雨增幅前,降水基本为层云降水,对流降水只存在于零星的几个小区域,暴雨增幅发生时段,对流降水所占比例较暴雨增幅前有显著增加,平均降水强度达层云降水强度的3倍多。(2)暴雨增幅时段,云系发展更加旺盛,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较增幅前明显增加,其中,对流和层云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对流降水区增加更显著;而无论增幅前还是增幅时段,对流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要明显大于层云降水区,并且两者的这种差异随着地面降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大。(3)暴雨增幅前后,对流降水区雨滴的两个主要来源最终均可以追踪到云水,通过云水与大的液相粒子(雨滴)和大的固相粒子(雪)之间、以及大的固相粒子(雪和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造成雨滴增长,并最终形成地面降水,而层云降水区中与雨滴形成相关的上述主要云微物理过程明显变弱,但层云降水区中暴雨增幅时段的上述过程又要强于增幅前,说明层云降水对暴雨增幅也有一定贡献。
汪亚萍崔晓鹏任晨平余晖
关键词:对流降水层云降水云微物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