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调查分析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术后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P12753例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92%(108/2753),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机、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革兰阳性球菌28.2%,真菌3.6%。检出率较高的五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7.3%)、铜绿假单胞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O%)以及鲍曼不动杆菌(9.1%)。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仍普遍敏感。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及利奈唑烷均敏感。结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病原学感染监测,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陈盛宇刘伟锋赵云古雅珏
- 关键词: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
- 广州社区医院微创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方法:通过建立管理架构、建设培训基地和规范培训方法,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结果:所培训学员均较好掌握微创手术的应用,获得官方认可的内镜手术资格证。结论:采用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有望对社区医生微创专业化培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陈盛宇王永忠刘伟锋赵云古雅珏
- 关键词:微创外科
- 贮存式自体血回输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血回输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应用价值,从而舒缓血液紧张的现状。方法:将2014年外科病房60例手术患者,分为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及术前、术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自体输血组患者平均采血量为(460±50)m L,平均输血量为(485±73)m L,其中3例患者因手术中失血较多需要同时输入库存的异体血;而异体输血组患者平均输血量为(500±55)m L,与自体输血组相比较,输血量不具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的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血回输作为临床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对于外科手术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输血方式,是缓解血源紧张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陈盛宇古雅珏赵云刘伟锋
- 关键词:输血自体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