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腾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伊马替尼
  • 3篇伊马替尼治疗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2篇蛋白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尼洛替尼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疗效
  • 2篇慢性粒细胞
  • 2篇慢性粒细胞白...
  • 2篇骨髓
  • 2篇达沙替尼
  • 1篇蛋白类
  • 1篇地西他滨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0篇赵腾
  • 5篇赵洪国
  • 3篇崔中光
  • 3篇杨颉
  • 3篇李广伦
  • 2篇许宏
  • 2篇史雪
  • 2篇周扬
  • 2篇史雪
  • 2篇王雅云
  • 1篇孙月荣
  • 1篇林岩松
  • 1篇许宏
  • 1篇冯献启
  • 1篇吴少玲
  • 1篇赵春亭
  • 1篇汪洪毅
  • 1篇刘竹珍
  • 1篇谢翔
  • 1篇付军桦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四天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4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地西他滨每天30mg/m^2,4d方案治疗5例MDS及5例老年AML患者,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3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2例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较3d及5d方案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地西他滨对于MDS及老年白血病患者有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4d方案经济、方便,适合在临床上使用。
谢翔赵腾李广伦杨颉崔中光冯献启王伟刘竹珍许宏史雪汪洪毅吴少玲赵春亭赵洪国
关键词:地西他滨药物疗法疗效
一种医用清洗分析测试设备
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用清洗臂以及分析测试设备,包括自动转向车架、分析检测机械臂、清洗消毒机械臂、支撑平台、可升降装置、摄像头固定价架、摄像头、辅助探照灯、辅助摄像转架、辅助延长杆、摄像头固定转架、侧方位辅助摄像头、车架支柱、...
付军桦孙月荣王冠容赵腾
文献传递
旅游景区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社会化媒体用户日益增多,它的影响力,尤其在营销方面的应用,受到各界重视,旅游景区也不例外,加之旅游景区以往营销渠道存在弊端,需要一种新的渠道来弥补,对社会化媒体的利用显得更为必要。   文章以是什...
赵腾
关键词:旅游景区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用户特征
面向标准动车组辅助供电替代的锂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标准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主要为空气压缩机、冷却通风机、油泵/水泵电机、空气调节系统、采暖、照明及旅客信息系统等车载重要辅助设备供电,是标准动车组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标准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后备电源采用...
赵腾
关键词:荷电状态无线通讯
文献传递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
: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 方法:对近3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
王雅云崔中光李广伦史雪许宏周扬赵腾赵洪国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伊马替尼临床药理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sgp130与IL-6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例MM病人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gp130及IL-6的水平,并观察二者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M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1、8.29,P<0.01),并随MM临床分期增加、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F=23.21、21.86,P<0.05),但不同免疫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F=7.37、4.12,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的变化与化疗效果有关,化疗有效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BD组(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下降程度明显大于VAD组(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t=11.77、5.31,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83、0.549,P<0.01)。结论血清sgp130及IL-6水平变化与MM的肿瘤负荷和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王立盼赵腾杨颉赵洪国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糖蛋白类白细胞介素6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4例CML患者,临床分期为慢性期84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12例。慢性期IM用量为400 mg/d,加速期及急变期为600 mg/d,中位IM治疗时间为29(3~88)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每3~6个月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bcr-abl融合基因。比较各临床分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临床耐药、治疗依从性等。结果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比较,慢性期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12个月时的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P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治疗结束时的累积获得CHR、PCyR、CCyR、完全分子学反应率,以及1、3、5年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或<0.01)。应用IM治疗前时间≥90 d、是否应用干扰素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影响IM疗效的不利因素(P均<0.05)。EUTOS评分低危患者获得MCyR、P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危患者(P均<0.05)。慢性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9.5%,继发耐药率为14.3%;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7.5%、66.7%,继发耐药率分别为25.0%、16.7%。结论 IM治疗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在疾病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IM耐药率较高,EUTOS评分高、依从性不佳可影响IM疗效。
庄琳赵腾史雪杨颉郭振清赵洪国
关键词:伊马替尼疗效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时间节点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不良事件。结果: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治疗3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77%、79%和67%,12个月分别为92%、91%和90%。3组治疗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55%、53%和33%,而12个月分别为86%、88%和69%。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1%、9%和1%,而12个月分别为49%、50%和28%。达沙替尼组2例(4%),尼洛替尼组2例(5%)出现疾病进展,而伊马替尼组6例(8%)出现疾病进展。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药物安全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第二代TKI达沙替尼及尼洛替尼可带来更快更深的缓解,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王雅云赵洪国崔中光李广伦史雪许宏周扬赵腾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伊马替尼
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临床实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和医院应对上岗前医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其它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学生纪律观念,严格实习考核;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好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加强对实习单位和带教老师的遴选、评估、管理;建议采用一带一(或一带二)老师负责制,采用目标式教学法。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实习质量。
赵腾杨美荣林萍
关键词:医学生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的关系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合并肺转移DTC患者47例[男13例,女34例;平均年龄(41.6±16.3)岁], 根据2次^131I治疗后血清抑制性Tg变化分为3组:G1组,Tg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50%;G2组,Tg下降幅度不足50%或上升幅度不足10%;G3组,Tg水平上升,且升高幅度大于10%。中位随访时间为1 501 d,根据血清学及影像学随诊结果将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缓解、稳定、进展。探讨^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G1组占44.7%(21/47),G2组占40.4%(19/47),G3组占14.9%(7/47)。G1组缓解人数占19.0%(4/21)、稳定占81.0%(17/21)、无进展患者,G2组相应数据为2/19、12/19和5/19,G3组全部进展(7/7)。^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有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 结论早期^131I治疗后的抑制性Tg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临床转归。^131I治疗后的抑制性Tg水平上升者,提示从^131I治疗中获益小,进展为^131I难治性概率加大。
王宸赵腾李娇高文林岩松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