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
-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参数MRI预测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预测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MRI资料完整的46例舌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30例(单侧转移16例、双侧转移1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6例。40例行头颈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仅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DWI检查。测量和记录肿瘤ADC值、长径、厚度、距舌中线距离、距舌下间隙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单侧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MRI测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MRI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间肿瘤距舌下间隙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厚度、距舌中线距离、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问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ADC值、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78、0.822、0.834和0.794,分别以1.13×10^-3mm^2/s、31.08mm、17.33mm及-2.26mm为阈值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83.3%、86.7%和86.7%,特异度分别为90.O%、81.3%、81.3%和75.0%。肿瘤ADC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为0.806,以1.07×10^-3mm^2/s为阈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5.0%。结论舌癌患者多参数MRI上,肿瘤ADC值、长径、厚度及距舌中线距离可作为独立因素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ADC值对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
- 郭炜罗德红李琳林蒙赵燕风杨亮胡镭赵心明周纯武
- 关键词:舌肿瘤淋巴转移磁共振成像
- 动态增强MRI定量评估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本院喉镜活检病理证实并行同步放化疗的喉(10例)及下咽(26例)鳞癌患者共36例,于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并在放疗剂量累积达50Gy时行治疗中MRI复查。根据治疗结束后肿瘤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R)及部分缓解组(PR)。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分别比较三者在CR组与PR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效能。结果:36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达CR20例,PR16例。喉癌和下咽癌两组间治疗前DCE-MRI各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前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0.307±0.055)min-1、(0.527±0.114)min-1和0.587±0.045,PR组的相应值分别为(0.234±0.049)min-1/min、(0.390±0.090)min-1和0.602±0.037。两组比较,Ktrans和Ke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以Ktrans=0.283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9、70.0%和81.2%;以Kep=0.446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09、75.0%和75.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
- 郭炜罗德红李琳赵燕风林蒙杨亮胡镭赵心明周纯武
- 关键词:喉肿瘤下咽肿瘤鳞癌动态增强扫描
- 能谱参数预测局部晚期喉及下咽鳞癌治疗疗效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能量投影CT ( dSPCT)预测局部晚期喉及下咽鳞癌( LHSCC)放疗±化疗疗效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2014年间原发局部晚期LHSCC并行dSPCT扫描患者23例资料,按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 CR)和非完全缓解( NCR)组;比较两组T分期、治疗方式、碘基物质浓度( IC-L)、水基物质浓度( WC-L)、能谱曲线斜率( s-SHC)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CR和NCR组T分期、治疗方式相近(P=0.54、1.00),IC-L分别为(15.89±4.08)×102μg/cm3、(20.43±5.98)×102μg/cm3(P=0.04),WC-L值相近(P=0.32),s-SHC分别为2.16±0.55、2.77±0.81(P=0.04)。 IC-L、s-SHC 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4、0.72(P=0.03、0.04);以IC-L值≤17.44、s-SHC≤2.37作为诊断LHSCC疗效CR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5.0%、72.7%、0.47、2.75、0.34。结论 dSPCT判定局部晚期LHSCC治疗疗效有一定作用。
- 杨亮罗德红易俊林赵燕风林蒙李琳郭炜
- 关键词:鳞癌受试者工作曲线
- 吸气呼气双相CT扫描三维定量分析肺容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吸气呼气双相扫描三维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T肺容积(LV)改变与常规肺功能(PFT)和CT肺功能其他指标[肺气肿指数(EI)、平均肺密度(ML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COPD患者采用CT深吸气和深呼气双相扫描及EI、MLD、LV检查。计算呼气相和吸气相MLD、LV的差值(AMLD、ALV)和比值(MLDex/in、LVex/in)。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T肺容积参数与PVTs、其他CT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LVex/in与PFT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54.32±7.11)]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49.12±8.01)%]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56,P〈0.01),与残气比[RV/TLC,(58.03±8.55)%]呈正相关(r=0.66,P〈0.01),LVex/in(0.67±0.12)与CT肺功能参数MLDex/in(0.89±0.04)呈正相关(r=0.88,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在呼气相与吸气相时,LV、EI与MLD回归方程的庠值分别为0.77、0.73(P值均〈0.01)。结论LVex/in与常规肺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反映肺顺应性的指标,与MLDex/in相关性极强,由于MLDex/in易受扫描参数的影响,LVex/in可作为MLDex/in的补充。
- 隋昕宋伟薛华丹宋兰孙兆勇杨亮金征宇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 MRI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MRI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颐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具有完整临床、影像及手术或病理资料的28例32侧颈动脉体瘤。分别从血管贴邻长度、显示无强化血管壁、血管推移、包绕角度及颈动脉狭窄方面分析肿瘤切除组、肿瘤剥离及动脉修复组、肿瘤及动脉切除组MRI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肿瘤切除组、肿瘤剥离及动脉修复组、肿瘤及动脉切除组血管贴邻长度分别为(3.2±0.8)、(3.4±0.7)、(3.8±1.0)cm,各手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血管推移指标在各手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显示无强化血管壁、包绕角度及颈动脉狭窄指标在各手术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以显示无强化血管壁〈2/3周、包绕角度〉1/3周和颈动脉狭窄为指标,判断颈动脉修复或切除,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4%、90%、87.5%;86.4%、90%、87.5%;80%、100%、93.7%。结论显示无强化血管壁、包绕角度及血管狭窄与颈动脉手术干预具有相关性。以显示无强化血管壁〈2/3周、包绕角度〉1/3周及颈动脉狭窄作为指标,对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有一定价值,颈动脉推移、血管贴邻长度在术前评估中价值有限。
- 郭炜罗德红赵燕风林蒙李琳杨亮周纯武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磁共振成像术前评估
- 头颈部肿瘤检查中能谱CT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检查中能谱cT碘抑制技术(MSI)成像作为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TNC)的可行性。方法52例怀疑头颈部肿瘤的初诊患者应用能谱CT进行头颈部TNC和能谱增强扫描。利用GEAW4.6工作站GSIVolumeViewer软件对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MSI图像,对不同组织(脂肪、肌肉、颈椎椎体、甲状腺、脑实质)MSI和TNC图像的CT值、组织强化率(颈动脉窦、肌肉)、客观图像质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观察指标为病变可见度及主观接受率)、诊断效能(评价指标为能否发现病变及病变内钙化、坏死)、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1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Wilcoxort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对图像接受率、诊断效能评价使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1)MSI和TNC图像竖脊肌CT值分别为(52±6)、(52±7)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脂肪分别为-74(-86,-59)、-79(~73,-61)HU,颈椎椎体分别为139(121,196)、282(237,336)HU,甲状腺分别为57(48,61)、96(74,110)HU,脑实质分别为35(32,39)、46(40,52)HU,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MSI和TNC图像强化率,肌肉分别为1.15(1.07,1.20)、1.14(1.03,1.26)(Z=-0.48,P〉0.05),颈动脉窦分别为5.75(4.70,6.73)、4.37(3.91,5.61)(z=-5.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SI图像噪声[10.61(8.34,13.57)HU)]高于TNC图像噪声[9.32(7.40,11.4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5);MSI图像SNR[-6.59(-8.59,-4.25))低于TNC图像[-7.94(-10.2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5)。�
- 杨亮罗德红赵燕风李琳林蒙冯世超周纯武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头颈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