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成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施磷量对春小麦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施磷量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小麦种子活力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生产高活力种子、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_1)、‘新春34号’(A_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设P_0、P_1、P_2、P_3、P_4共5个水平,分别为0、45、90、135、180 kg/hm2。结果表明,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总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幼苗苗长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主穗长、结实小穗数影响不显著(P>0.05);品种间籽粒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主穗长呈显著差异(P<0.05);种子活力与籽粒产量有显著相关性,与主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施磷量间有着极显著相关性。在0~135 kg/hm^2范围内增施磷肥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增加其干鲜重、根系长度,提高春小麦种子活力;但过量施用磷肥不利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进一步提高。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2个品种春小麦产量及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施磷处理,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磷肥最适施加量为135 kg/hm^2。
- 宋勤璟贾永红刘孝成张金汕吴薇祖丽胡玛尔.阿卜杜热依木吴娜尔.努尔丹汗石书兵
- 关键词:施磷量春小麦种子活力
- 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1)、新春34号(A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共五个水平,分别为0(P0)、45(P1)、90(P2)、135(P3)、180(P4)kg/hm2。【结果】施磷量对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总量、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转移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间花期、成熟期干重、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茎和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总干物质、籽粒产量、主穗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先快后慢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反之;且施磷量与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69,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间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结论】在一定范围(0~135 kg/hm2)内增施磷肥可提高春小麦籽粒分配率及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增产,且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
- 宋勤璟贾永红张金汕刘孝成吴薇李玉龙温浩然石书兵
- 关键词:春小麦施磷量干物质
- 高产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研究背景]小麦产量的提高对稳定我国粮食供给和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如何在现有品种水平和栽培水平的基础上,选育小麦生产潜力较大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研究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是目前小麦生产中亟...
- 亓振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王美郭明明刘孝成王雨吕冰赵广才
-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整齐度
-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_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代丹丹魏星李银银刘孝成
-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钾素氮素吸收
- 施氮量与行距对冬小麦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8
- 2015年
- 在当今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籽粒品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栽培措施会对小麦籽粒品质产生一定影响。为探明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强、中筋小麦品质的调控效应及小麦类型间差异,于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圃场试验田,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150 kg·hm-2、210 kg·hm-2、270 kg·hm-2)为主区,行距(12 cm、20 cm)为裂区,供试品种为小裂区,研究田间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行距配置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济麦20’和‘中麦8号’花后蛋白质积累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随施氮量和行距增加而显著提高,且在低氮条件下施氮效果较为显著。在270 kg·hm-2施氮量水平下,增大行距对2个小麦品种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积累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20 cm行距条件下,210 kg·hm-2施氮量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硬度、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及粉质参数等品质指标的改善,而270 kg·hm-2施氮量能够有效提高中筋小麦‘中麦8号’磨粉品质和粉质参数;2个筋型小麦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而2个小麦品种容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施氮量在150 kg·hm-2以上时,增大行距,‘济麦20’和‘中麦8号’加工品质均能够显著提升,即在20 cm行距水平下2个筋型小麦加工品质较好。适当的施氮量和合理的行距配置能够提高小麦籽粒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籽粒品质在行距20 cm、施氮量分别为210 kg·hm-2和270 kg·hm-2时达到最优。说明适当增加施氮量和增大行距均有利于强、中筋冬小麦品质的改善。
-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范仲卿亓振王雨
- 关键词:冬小麦筋型施氮量行距品质性状
- 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为探明干旱处理与氮磷肥合用后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在盆栽条件下,以中麦8为试材,在设置3个氮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每施肥处理下于开花期再利用称重法设置水分适宜(W1,SRWC=75%)、轻度亏水(W2,SRWC=60%)和重度亏水(W3,SRWC=45%)3个土壤水分水平,研究了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花后土壤水分适宜相比,花后轻度亏水与重度亏水产量分别降低9.73%和15.55%,籽粒氮素积累量降低了3.41%和13.64%,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了0.1%和1.1%,穗粒数、千粒重、籽粒磷素积累量、养分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清蛋白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磷素利用效率、球蛋白含量及谷/醇比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其中,磷素利用效率以W3最高,达81.76 g·g^(-1),显著高于W1和W2。增施氮磷肥,穗数、千粒重降低,籽粒养分积累量及其蛋白质组分含量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中,与F1(N 120kg·hm^(-2),P_2O_596 kg·hm^(-2))相比,F2(N 180 kg·hm^(-2),P_2O_5144 kg·hm^(-2))和F3(N 240 kg·hm^(-2),P_2O_5192 kg·hm^(-2))产量分别降低了7.23%和7.69%。土壤适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产量、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及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提高;土壤重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磷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清蛋白含量及谷/醇比,提高了产量、籽粒磷素分配比例及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产量和品质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刘孝成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王美郭明明亓振王雨
- 关键词:冬小麦氮磷肥干旱养分积累蛋白质组分
- 施氮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黑粒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以黑粒小麦‘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棚下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漯珍一号’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分配以及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黑小麦籽粒含氮量、蛋白质积累量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各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随施氮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低氮[N_1,150 kg(N)·hm^(-2)]条件下,随水分胁迫加剧,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升高,高氮[N_3,300 kg(N)·hm^(-2)]条件下,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升高,而醇溶蛋白含量降低。相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W_2;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45%,W_3)条件下,籽粒氮素含量、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成熟期籽粒氮素含量占总氮素含量的比例下降;而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5%,W_1)时,中氮处理[N_2,240 kg(N)·hm^(-2)]籽粒蛋白质积累量最高,同时,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均达最大值,对籽粒的贡献率也较高。W_1处理时,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麦谷蛋白在N_2处理达最大值;而W_2、W_3处理情况下,N_2处理小麦中各蛋白质组分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黑粒小麦氮代谢具有显著影响,施氮量过高或过低以及水分胁迫均不利于黑粒小麦氮代谢过程的有效进行,综合考虑,花后充足供水(W_1)与中等施氮水平(N_2)组合对黑粒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
-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郭明明亓振王雨刘孝成
- 关键词:黑粒小麦土壤相对含水量蛋白质组分
- 早熟型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对氮磷肥和种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6年
- 为确定早熟型冬小麦品种中麦8号在高肥力田达到最佳群体质量时合理的氮磷肥施用量和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4个氮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为N120P96(纯氮120kg·hm^(-2)、P_2O_5 96kg·hm^(-2))、N_(180)P_(144)(纯氮180kg·hm^(-2)、P_2O_5 144kg·hm^(-2))、N240P192(纯氮240kg·hm^(-2),P_2O_5 192kg·hm^(-2))、N_(300)P_(240),(纯氮300kg·hm^(-2)、P_2O_5 240kg·hm^(-2));副区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80(180万株·hm^(-2))、D240(240万株·hm^(-2))和D300(300万株·hm^(-2)),研究了氮磷肥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降低;种植密度的增加提高了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和单位面积穗数,而千粒重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N180P144至N_(300)P_(240),范围内,同一施肥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早熟品种中麦8号在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纯氮120kg·hm^(-2)和P_2O_5 96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
- 刘孝成石书兵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王美郭明明亓振王雨
- 关键词:冬小麦氮磷肥种植密度群体性状
- 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氮素分配和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给彩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中麦8号(白粒)、漯珍1号(紫黑粒)和N3688(绿粒)为供试材料,设置施用纯氮210kg·hm-2(N210)、270kg·hm-2(N270)、330kg·hm-2(N330)和0kg·hm-2(N0)四个施氮水平,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素分布及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改善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延长旗叶光合作用功能期,并显著提高不同粒色小麦品种成熟期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籽粒中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施氮量的效应存在差异,中麦8号在N330处理下各项被测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而漯珍1号和N3688在N270处理下各项被测指标综合评价最优。
-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范仲卿郭明明亓振王雨孙通刘孝成
- 关键词:施氮量粒色氮素吸收光合特性蛋白质组分
- 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7年
- 为探究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N)和花后控水(W)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研究,其中花后控水设置3个盆栽试验处理:W1为整个生育期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85%;W2为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5%;W3为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前期处理同W1,从开花期开始控水到收获,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5%~45%。施氮量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N1(施纯氮150 kg·hm-2)、N2(施纯氮240kg·hm-2)、N3(施纯氮33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控水对漯珍一号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能够有效提高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严重水分亏缺(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阻碍了灌浆后期光合作用的进行。施氮量相同时,理论籽粒最高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W1>W2>W3,且W1快增期结束时间较晚、快增期持续时间最长,有利于延长灌浆过程和粒重的增加;W2时,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但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增加。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 kg·hm-2和花后充足供水处理为较优肥水组合。本研究结果为黑粒小麦生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郭明明亓振王雨刘孝成
- 关键词:灌水量光合特性灌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