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园

作品数:14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冬油菜
  • 14篇油菜
  • 14篇白菜
  • 14篇白菜型
  • 13篇白菜型冬油菜
  • 6篇胁迫
  • 5篇蛋白
  • 5篇低温胁迫
  • 5篇白菜型油菜
  • 4篇抗寒
  • 3篇蛋白质
  • 3篇电泳
  • 3篇性状
  • 3篇质外体
  • 3篇抗寒性
  • 3篇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叶片
  • 2篇双向电泳

机构

  • 11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甘肃省作物遗...
  • 3篇河西学院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4篇刘自刚
  • 14篇方园
  • 13篇孙万仓
  • 11篇陈奇
  • 10篇武军艳
  • 9篇刘海卿
  • 9篇方彦
  • 9篇袁金海
  • 7篇曾秀存
  • 7篇李学才
  • 4篇王治江
  • 4篇刘林波
  • 4篇马骊
  • 4篇蒲媛媛
  • 3篇赵艳宁
  • 3篇杨刚
  • 2篇许耀照
  • 2篇钱武
  • 2篇米超
  • 1篇董云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胁迫下内源ABA、GA及比值对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响应被引量:22
2016年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刘海卿方园武军艳陈奇孙万仓刘自刚方彦米超蒲媛媛赵艳宁董小云曾秀存许耀照
关键词:白菜型甘蓝型冬油菜GA低温胁迫抗寒性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及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2017年
为探讨质外体抗冻蛋白能否作为冬油菜抗寒评价的一项新指标,本研究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及其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所有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浅,其含量较低。低温胁迫后,各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加深,含量增加,且单株间差异较大。冬性亲本和能够越冬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深,而春性亲本与不能越冬单株的颜色浅。由此说明,质外体抗冻蛋白作为抗寒评价的新指标是可行的,试验中筛选出的一些抗寒性状优良的单株,可为冬油菜抗寒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一定的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方园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杨刚袁金海马骊侯献飞王凯音郭仁迪陈奇王治江刘海卿钱武赵艳宁米超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质外体抗冻蛋白SDS-PAGE电泳
抗寒复合剂对白菜型冬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弱抗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了低温(-5℃)胁迫下几种抗寒复合剂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越冬率、农艺性状、生育期、经济系数、产量变化的影响。试验设6种处理:T1,蒸馏水(CK);T2,20 mg·L^(-1)ABA;T3,20 mg·L^(-1)ABA+300 mg·L^(-1)PEG-6000;T4,20 mg·L^(-1)ABA+50 mg·L^(-1)PP333;T5,20 mg·L^(-1)ABA+300 mg·L^(-1)PEG-6000+50 mg·L^(-1)PP333;T6,20 mg·L^(-1)ABA+300 mg·L^(-1)PEG-6000+50 mg·L^(-1)PP333+10 g·L-1尿素。结果表明,喷施抗寒复合剂能显著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越冬率,其中T5处理越冬率达到91.97%,较CK增加18.87%;抗寒复合剂处理,参试材料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在各个处理下较CK平均降低25.43%和25.36%,并且使根颈直径、全株有效结角数、单株产量、经济系数、产量显著增加,生育期延长。通过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打分,不同抗寒复合剂的抗寒效果为T5>T6>T4>T3>T2>CK。
郭仁迪刘海卿武军艳孙万仓刘自刚曾秀存方园陈奇王治江袁金海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生长发育抗寒性
白菜型冬油菜反复低温与恢复过程中叶片的差异蛋白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从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低温逆境及恢复条件下相关蛋白的响应机制,揭示大田生产中冬油菜抵御突发骤变低温伤害的抗寒机理,以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在培养箱培养至幼苗五叶期时,模拟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返青期倒春寒环境,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其幼苗在低温(4℃)-恢复(20℃)-低温(4℃)-恢复(20℃)过程中存在的蛋白及其差异表达量。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与恢复过程中,有2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差异的丰度变化,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型氧化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定义为1号蛋白)和一种未知蛋白(2号蛋白)。且不同抗寒性品种存在2种不同蛋白的差异表达机制,1号蛋白在抗寒性较弱的天油2号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抗寒性较强的陇油7号中此蛋白在第一次低温胁迫后消失,而出现了另外一种未知蛋白(蛋白2),且在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也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并且表达量高于天油2号中的蛋白1,因此,这种未知蛋白2可能是陇油7号抗寒性强于天油2号的原因之一。
袁金海刘自刚孙万仓李学才刘海卿武军艳方彦马骊王凯音蒲媛媛王治江陈奇方园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低温胁迫双向电泳蛋白质
NaCl和Na2SO4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盐性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菜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45 mmol·L^(-1)和90 mmol·L^(-1)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135 mmol·L^(-1)和180 mmol·L^(-1)盐浓度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因此,135~180 mmol·L^(-1)盐浓度可认为是耐盐性鉴定的适宜范围。(2)不同指标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与盐浓度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对盐胁迫最为敏感。(3)3个耐盐冬油菜ky-1、ky-10-191和ky-NDJ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的耐盐临界值显著高于原有品系平油1号、10-191和ky-NDJ。ky-1、ky-10-191、ky-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33.895、123.264、107.399 mmol·L^(-1),而平油1号、10-191、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17.394、103.947、93.834 mmol·L^(-1)。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ky-1>ky-10-191>平油1号>kyNDJ>10-191>NDJ。可见,ky-1、ky-10-191和ky-NDJ的耐盐性较平油1号、10-191和NDJ均有所提高。
王治江刘自刚孙万仓方彦武军艳刘海卿赵艳宁蒲媛媛袁金海钱武陈奇方园徐梦雪
关键词:NACLNA2SO4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耐盐性
白菜型冬油菜质外体抗冻蛋白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为探明冬油菜抗寒机理,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对低温胁迫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叶片和根的质外体蛋白进行抗冻活性检测,通过SDS-PAGE分离质外体蛋白并结合MALDI-TOF/TOF质谱技术对部分高表达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陇油6号’经人工气候室冷驯化后,叶片质外体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第5 d达92.31μg?g?1(FW),比对照增加246.12%。质外体蛋白含量在冷驯化第10 d和第15 d与第5 d相比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冷驯化第20 d和第25 d质外体蛋白含量继续显著增加,第25 d达到最高值(P<0.05)。室温恢复生长10 d后,质外体蛋白含量比之前显著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和冷驯化第10 d。在冷驯化过程中,‘陇油6号’叶片的质外体中出现明显的蛋白质积累,室温恢复生长10 d后,质外体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可见冷驯化的‘陇油6号’质外体蛋白属低温诱导蛋白。抗冻活性检测发现其具有重结晶抑制活性。质谱鉴定发现多种功能尚不明确的蛋白质,其中β^(-1)-3-葡聚糖酶与冬黑麦中报道的抗冻蛋白一致。对质谱检测到的类葡聚糖酶回收及抗冻活性测试发现其有较弱的冰晶形态修饰作用,表明这个类葡聚糖酶是一种低活性抗冻蛋白。低温胁迫下冬油菜叶片和根质外体中合成分泌了抗冻蛋白,在抵御外界低温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推测超强抗寒性冬油菜质外体中可能存在多种未被发现的抗冻蛋白。
杨刚史鹏辉孙万仓刘自刚曾秀存武军艳方彦李学才陈奇刘林波杨建胜方园张娟
关键词:冬油菜质外体抗冻蛋白葡聚糖酶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式,为油菜抗寒性的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照GriffingⅠ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将亲本和F_1种植后测定抗寒性相关的性状以获得试验数据。采用QGAStation软件中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及11个理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比率、遗传相关性、亲本加性效应、组合显性效应和遗传率以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越冬率、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遗传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影响较小;CAT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则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分析上,越冬率与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呈极显著负相关。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越冬率、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上的加性效应均呈正值,表明陇油7号和陇油8号可用作提高后代抗寒性的亲本。显性效应分析表明,陇油7号×GY和陇油7号×陇油8号是抗寒性强的组合。狭义遗传率以SOD活性、相对电导率、蒸腾速率和越冬率的表现最好,分别为74.63%、59.06%、57.49%和56.87%,CAT活性最低,为2.83%。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净光合速率3个抗寒相关性状具有很强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结论】越冬率、S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蒸腾速率适宜在早代选择,亲本评价分析指出,陇油7号的一般配合力高,可作为冬油菜抗寒性改良的首选亲本。
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方彦李学才曾秀存杨刚董云陈奇方园袁金海
关键词:冬油菜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北方不同生态区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明确冬油菜北移的适应区域,扩大冬油菜的种植区划,本研究通过分析18个冬油菜品种在17个不同生态区5 a的农艺性状变化,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其稳定性,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农艺性状均很优良,且优于胡麻和春油菜等同类型的其他油料作物;品种间、年份间变化不明显,稳定性高。影响冬油菜农艺性状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其次是海拔、纬度、越冬率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极端低温低、低温来临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冬油菜农艺性状在不同的生态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与冬油菜原种植北界甘肃省天水市(北纬34°6′)相比,在北纬36°以北的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白菜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部位明显降低,分枝数减少;且因花期冻害存在分段结实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主花序长,而主花序角果数少且分布不均匀。但这些地区籽粒灌浆期相对低温,灌浆期较长,且昼夜温差较大,降低了呼吸消耗,因此角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纬43°77′)、塔城市(北纬46°74′)、拜城县(北纬41°82′)等极端寒冷的地区,由于冬春季积雪覆盖,减弱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干旱,反而农艺性状优良,是发展冬油菜的潜在产区。因此,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是可行的,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冬油菜均能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优良,且由于角粒数和千粒重存在潜在优势而使冬油菜具有发展潜力。
刘海卿孙万仓刘自刚王治江袁金海方园郭仁迪米超陈奇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冬油菜生态地区农艺性状角粒数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光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分离鉴定白菜型冬油菜低温差异表达蛋白质,从蛋白质组角度为揭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奠定基础。以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比较低温(4℃、–4℃)和常温(25℃/20℃)下叶片蛋白质组差异;对差异蛋白进行K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下陇油7号生长点下陷、植株匍匐,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2-DE和PDQuest8.0.1软件分析表明,常温和4℃低温下叶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726、738;相对于常温处理,4℃低温下陇油7号叶片10个蛋白点特异表达、5个蛋白点未表达;MALDI-TOF-TOF MS质谱分析鉴定出11个蛋白质,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有机酸代谢、核酸代谢、信号转导与细胞通讯等细胞过程。冰晶形态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陇油7号叶片蛋白质提取液中含有高活性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鉴定的11个蛋白质中,有5个蛋白质点与光合作用有关,低温下陇油7号叶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Case)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叶片Pn下降与Ru BPCase表达抑制和活性降低有关,非气孔限制是Pn下降的主要因素;高活性抗冻蛋白在白菜型冬油菜抗寒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自刚袁金海孙万仓曾秀存方彦王志江武军艳方园李学才米超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低温胁迫蛋白质组学光合特性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为深入了解抗寒生理机制,阐明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相关性,以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越冬前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在大田自然降温情况下叶片与根系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天油4号,随着气温的降低,冬油菜ABA含量逐渐升高,不同抗寒性品种增加幅度不同,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的根系及叶片的ABA含量升高时期早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叶片相比,根系ABA含量与冬油菜的越冬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同一时期,各品种均表现出叶片伸长叶部分的ABA含量相对较高。
武军艳刘海卿方彦刘自刚李学才陈奇赵艳宁方园孙万仓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脱落酸抗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