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园园

作品数:10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理
  • 2篇探测器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水溶性成...
  • 1篇地形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益物权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用益物权
  • 1篇院校
  • 1篇招生
  • 1篇招生背景
  • 1篇中国农业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效率
  • 1篇时空分异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7篇李园园
  • 4篇姚顺波
  • 3篇龚直文
  • 1篇王红
  • 1篇刘广全
  • 1篇张青峰
  • 1篇张晓
  • 1篇李玉平
  • 1篇张晓
  • 1篇高晴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被引量:20
2022年
基于InVEST模型,采用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三期的GlobeLand30土地覆被数据对其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运用地形因子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2)2000、2010和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平均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8689、0.8675和0.8640,呈持续下降态势;20年间,高等生境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低等生境面积大幅增加,2000~2020年期间增长了945 km^(2);(3)生境质量较高地区多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秦岭山脉及南部大巴山脉周围,较低生境主要分布于西安、汉中和安康三大城镇群及周边区域;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呈现整体稳定,局部恶化的态势;(4)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分布具有显著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在低地形梯度上具有强烈分布优势,高等生境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生境质量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因此,可根据不同生境类型的地形分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生境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生境保护和规划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贾磊姚顺波邓元杰侯孟阳丁振民李园园李园园龚直文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的影响被引量:43
2020年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邓元杰侯孟阳谢怡凡高晴高晴姚顺波龚直文贾磊李园园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研究
单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物权制度与自然资源保护制度的融合,是一种水资源保护的有益的尝试。《水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对水资源的保护是一种静态保护,强调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公法规制,忽视了水资源的社会...
李园园
关键词:水资源用益物权水市场
文献传递
渭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其地理探测被引量:13
2021年
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RUSLE模型研究渭河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渭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呈减小趋势,2000、2005、2010和2015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50.724、42.270、39.716和35.944 t·hm^(-2)·a^(-1),侵蚀总量减少1.959亿t,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向低级别转化;(2)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区及陇中黄土丘陵区,较小区域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和河谷平原。(3)植被覆盖度、造林面积和降雨量是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且不同因子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4)植被覆盖度小于0.3、降雨量在481.27~547.75 mm区间、海拔处于3282~3874 m区间以及坡度位于20°~25°区间的地区为流域土壤侵蚀高风险区。
贾磊姚顺波邓元杰李园园李园园龚直文
关键词:渭河流域土壤侵蚀RUSLE模型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21年
研究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中国农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在时间序列、空间可视化及趋势面分析揭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地区较高、而中部地区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受到农业资源禀赋、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子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且因子间交互作用会增强其空间分异。综上,要关注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并注重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汪亚琴姚顺波侯孟阳贾磊李园园李园园张晓
关键词:时空分异影响因素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分离及其抗炎作用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的功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由丹参、黄连、连翘、红花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显著抗菌抗炎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
李园园
关键词:丹参水溶性成分抗炎作用炎性因子
文献传递
农林院校大类招生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被引量:2
2018年
为提高农林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大类招生背景下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张青峰王红李园园李玉平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农林院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