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鼠
  • 4篇代谢
  • 3篇生酮饮食
  • 2篇信号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氧化
  • 2篇韧带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鼠肝
  • 2篇皮质
  • 2篇喙锁
  • 2篇喙锁韧带
  • 2篇细胞
  • 2篇小鼠肝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2篇T2信号
  • 1篇胆道
  • 1篇导管

机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市广济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滁州城市职业...
  • 1篇太仓市中医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陈浩
  • 3篇李皓
  • 2篇殷国勇
  • 2篇袁念
  • 2篇张欣欣
  • 1篇季勇
  • 1篇谭若芸
  • 1篇陶俊
  • 1篇韩志坚
  • 1篇居小兵
  • 1篇陈浩
  • 1篇方加虎
  • 1篇李文丽
  • 1篇顾民
  • 1篇孙岩
  • 1篇顾卫国
  • 1篇杨勇
  • 1篇蔡运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发精神分裂症前扣带皮质谷氨酸代谢及T2信号变化的MRI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Z)患者前扣带皮质区的谷氨酸代谢及T2信号强度变化规律及潜在联系。方法收集25例首发未用药SZ患者(研究组)和25名健康对照(对照组)。两组分别行前扣带皮层区的1H-MRS及快速自旋回波T2序列,分析SZ患者前扣带皮质区的谷氨酸代谢指标及T2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谷氨酸代谢指标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前扣带皮质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前扣带皮质Glu/Cr、Glx/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前扣带皮质Glu/Cr、Glx/Cr比值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分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组双侧前扣带皮质T2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扣带皮质区谷氨酸代谢及T2信号强度的联合分析,可为SZ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借此思路或可解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扣带皮质区的谷氨酸代谢异常及病理改变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
宋慧慧顾卫国张媛袁念陈浩
关键词:谷氨酸精神分裂症
ABCA6缺失对生酮饮食喂养的小鼠代谢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检测ATP转运蛋白6(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6,ABCA6)基因缺失对生酮饮食喂养的小鼠代谢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或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2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ABCA6的表达水平;给予ABCA6敲除(KO)小鼠或对照(WT)小鼠KD或ND 2周,检测小鼠的体重、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游离脂肪酸(FFA)、酮体(β-HB)和转氨酶(AST、ALT)等指标,测定肝脏TG和TCH含量,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生酮饮食诱导小鼠肝脏ABCA6的表达;在普通饮食条件下,ABCA6 KO小鼠与对照小鼠在体重、血糖及血清TG、TCH、FFA、β-HB等代谢相关指标、肝脂质含量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在生酮饮食条件下,和WT小鼠相比,ABCA6 KO小鼠的血糖、FFA和TCH降低,肝脏TG蓄积更显著,肝脏FAS、DGAT2、PCK1和HMGCS2 mRNA显著增加。结论:ABCA6缺失引起小鼠对生酮饮食的代谢障碍,ABCA6可能参与肝脏的脂质代谢过程。
蔡运陈浩张欣欣李皓
关键词:生酮饮食脂质代谢
重组腺病毒对小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肝脏后,对肝脏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重组腺病毒感染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含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外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在肝脏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β-羟丁酸(β-H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丙二醛(MDA)等水平;测定肝脏糖原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中参与糖异生、脂质合成、脂肪酸氧化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主要在小鼠肝脏表达,并于注射后第5天表达最高。与对照组小鼠比较,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的血浆中ALT、AST明显升高,β-HB和FGF-21呈升高趋势。Real-time PCR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参与糖异生及脂质合成的基因m RNA水平明显降低,而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明显升高。此外,重组腺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MDA及肝脏中氧自由基产生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小鼠肝脏在感染重组腺病毒后,糖异生及脂质合成能力下降,而脂肪酸氧化增强。这种能量代谢的改变可能与重组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
李文丽林燕蝶陈浩李皓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氧化应激糖异生脂肪酸氧化
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或生酮饮食4 d,每天称量体重并检测血糖变化。在第4天,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β-羟丁酸(β-HB)水平;称量肝脏重量,测定肝脏中TG、胆固醇以及糖原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制作肝脏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短期生酮饮食使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血糖明显下降,血TC、β-HB、FFA高于普通饮食小鼠。生酮饮食小鼠肝重/体重比增加,肝组织中的TG增多,糖原减少。real-time PCR显示生酮饮食组小鼠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以及酮体生成相关基因增加。显微镜下可见生酮饮食小鼠肝脏脂质蓄积明显增加。结论:生酮饮食可快速促进小鼠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与长期生酮饮食不同的是,短期生酮饮食引起血TC显著增加和脂质合成基因FAS表达增多,而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作用。
陈浩林燕蝶邹怡新李皓
关键词:生酮饮食血糖脂肪酸氧化
Peli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阻碍缺血心肌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目前尚缺乏干预心肌I/R损伤的有效方法。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干预靶...
陈浩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巨噬细胞极化
文献传递
CT诊断胆囊动脉瘤破裂并胆道积血一例
2019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1个月前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大网膜肿块切除术及腹腔引流术,术后病理示:(阑尾)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网膜)见纤维脂肪组织伴急慢性炎症,术后好转出院。现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周加重1周伴黑便2d入院。患者2d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且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黑便,当时未予以处理。右上腹疼痛持续加重,疼痛发作后感四肢无力,晕倒在地,数分钟后清醒,于我院就诊。查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59g/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2%,C反应蛋白94.38mg/L。
陈菁华陈浩刘可夫
关键词:CT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右上腹疼痛积血胆道
生酮饮食对小鼠肝再生的影响
目的: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在酒精、药物等导致肝损伤或手术部分切除后,剩余肝组织在体内各种应激信号的刺激下迅速发生代偿性增殖,使肝脏恢复原有体积和功能。肝再生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共同调控的高度协调的复杂过程。大量...
陈浩
关键词:生酮饮食肝部分切除肝再生
一种用于个性化辅助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的导航板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个性化辅助喙锁韧带完全解剖重建的导航板及制作方法,基于底座,按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在肩胛骨喙突及锁骨止点印迹的中心位置,以预设方向设计各骨隧道导管,此过程均在三维重建软件中通过解剖标志结合计算得到,可确保...
陈浩季勇殷国勇方加虎
文献传递
基于T_2~*值和P_(300)对脑铁含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个脑区的T_2~*值变化特点,以及与认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或住院的22例MCI、24例轻度AD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与患者生活在相同区域、同一时段的25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扫描获得T_2~*值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获得潜伏期N_2、P3和波幅P3。结果 MCI患者海马、黑质T_2~*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 33、2. 06,P均<0. 05);轻度AD患者海马、黑质、内侧颞叶皮质T_2~*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4. 49、2. 85、2. 62,P均<0. 05); MCI患者海马T_2~*值较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 04,P <0. 05)。MCI、AD患者较对照组潜伏期N2长(LSD-t=2. 01、4. 93,P均<0. 05),波幅P3短(LSD-t=-2. 17、-7. 13,P均<0. 05); AD患者较MCI患者潜伏期N_2长(LSD-t=2. 79,P <0. 01)、波幅P_3短(LSD-t=-4. 75,P <0. 01)。MCI患者海马T_2~*值与潜伏期N_2呈负相关、波幅P3呈正相关(r=-0. 73、0. 57,P均<0. 05); AD患者内侧颞叶皮质、海马、黑质T_2~*值与潜伏期N_2均呈负相关(r=-0. 84、-0. 82、-0. 48,P均<0. 05; AD患者内侧颞叶皮质、海马、黑质T_2~*值与波幅P3均呈正相关(r=0. 50、0. 41、0. 43,P均<0. 05)。结论 MCI、轻度AD患者存在特征性脑区铁含量异常,且与P_(300)呈明显相关,对其定量测量或可作为AD早期诊断较为客观的影像学指标之一。
陈浩宋慧慧顾卫国孙岩张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P300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质背外侧-腹内侧T2信号强度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质背外侧(DLPFC)-腹内侧(VMPFC)的T2信号强度与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的关系。方法: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接受3.0 T磁共振(MRI)头部扫描与血液采集,以获取DLPFC、VMPFC的T2信号值及血液白细胞(WBC)总数值,并进行比较;同时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分析患者DLPFC、VMPFC的T2信号值、WBC总数及PANS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两侧DLPFC的T2信号强度、WBC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2.57,2.35,2.16;P均<0.05)。患者组两侧DLPFC的T2信号强度与WBC总数呈正相关(r=0.21,0.36,P均<0.05);两侧DLPFC的T2信号强度、WBC总数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0.35,0.41;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LPFC的T2信号强度与外周血WBC水平异常,提示炎症反应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机制之一。
宋慧慧陈浩张媛杨勇袁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白细胞前额叶皮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