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研究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1眼);随机分为超乳组(A组)和小梁组(B组),分别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房角分离术和小梁切除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结果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术后A组和B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差异不显著,术后6个月复查,B组的眼压下降更具有差异性,但A组和B组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房角的检查A、B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术后1个月的房角检查提示A组38例患眼有36例全部开放,仅有2例患眼存在180°以下的房角关闭;B组术后房角开放与关闭情况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马凯王玮崔冰洁陶黎明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Acrysof 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在白内障患者中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收集术前存在规则角膜散光且散光≥1.5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5例(5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植入Toric IO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2周、3月、6月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结果术后6个月53只患眼UCVA≥0.5,30只患眼UCVA≥0.8,BCVA≥0.8者达50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2.87±1.06)D,术后1 d、2周、3月、6月残余散光分别为(0.76±0.40)、(0.75±0.38)、(0.77±0.39)、(0.79±0.40)D。与术后1 d比较,术后2周、3月、6月Toric IOL在囊袋里旋转的度数分别为(0.84±0.73)°、(1.18±0.87)°、(1.46±0.95)°。结论 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可以使白内障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囊袋内旋转稳定性,预测性较强,用于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 崔冰洁马凯王玮刘担陶黎明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ACRYSOF
- 肾素原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PRR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AT2R、PRR mRNA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SD大鼠视网膜AT2R和PRR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和AT2R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PRR和AT2R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ERK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 王玮梁坤蒋正轩彭畅陶黎明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ER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