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雯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地利用方式
  • 6篇黄土
  • 6篇黄土台塬
  • 5篇土壤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稳性
  • 1篇水稳性团聚体
  • 1篇碳矿化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刘丽雯
  • 6篇刘梦云
  • 3篇刘欢
  • 3篇赵国庆
  • 2篇张杰
  • 2篇张萌萌
  • 1篇石志华
  • 1篇付东磊
  • 1篇张瑜英
  • 1篇齐璐
  • 1篇李媛媛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被引量:39
2016年
论文以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峰凸系数(CE)和偏倚系数(CS)对其土壤〉0.25 mm团聚体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及其最佳评价指标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含量、GMD及MWD均表现为耕地〈乔灌混交林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林和草的种植有利于促进土壤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其土壤1~5mm粒级团聚体占〉0.25 mm团聚体总量比重显著(53.90%~80.20%),结构非均匀性明显(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土壤尤为突出);而耕地土壤0.25~1 mm粒级团聚体占〉0.25 mm团聚体总量比重较大(约81%),结构呈均匀性;林地和草地土壤剖面由上而下团聚体优势粒径逐渐变小,结构差异逐渐减弱,该趋势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较为缓慢,而耕地在整个剖面上均呈优势粒径较小,结构均一;GMD和CS可较好地衡量整个剖面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而PAD可更好地描述0~20 cm深度。
刘梦云吴健利刘丽雯虞亚楠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水稳性团聚体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通量特征及主控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土地利用转变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及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转变对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O_2,而对CH_4研究甚少。本文以黄土台塬为研究区,重点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CH_4通量特征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明确其关键影响因子,为预测整个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提供基础数据。以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林场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乔木林地和果园的CH_4通量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壤CH_4通量与土壤温度、地表温度、含水量及全氮的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平均通量差异显著(P<0.05),但表现相似的季节变化,呈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特征。林地、园地、耕地土壤均为CH_4吸收汇,其吸收能力(平均值)为乔灌混交林(51.24μg·m^(-2)·h^(-1))>乔木林(44.80μg·m^(-2)·h^(-1))>灌木林(31.52μg·m^(-2)·h^(-1))>草地(25.89μg·m^(-2)·h^(-1))>果园(18.97μg·m^(-2)·h^(-1))>耕地(14.89μg·m^(-2)·h^(-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吸收与土壤温度、全氮和地表大气温度均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其土壤表层(0~20 cm)温度是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H_4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之,自然条件下的土壤CH_4吸收率明显高于农业土壤CH_4吸收率,耕地转变为林地后土壤的CH_4吸收能力增强,土壤对减缓温室效应的贡献增大。
刘欢刘梦云刘梦云赵国庆刘丽雯张萌萌赵国庆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林地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分解特性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以黄土台塬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耕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土壤可矿化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为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较高,耕地最低;而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和呼吸速率表现为耕地和乔灌混交林地较高,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较低.在土壤孵化的1 575 h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矿化过程均可划分为4 个阶段:0.5~5 h(第1 阶段)、5~111 h(第2 阶段)、111~399h(第3 阶段)和399~1 575 h(第4 阶段);前399 h 是可矿化碳排放的主要时段,前111 h 是土壤可矿化碳排放速率最大且排放速率下降速度最快的主要时段;总体上,土壤可矿化碳累积排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可矿化碳累积排放速率则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与有机碳总量有关,土壤呼吸与有机碳总量、矿化碳总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李媛媛齐璐刘梦云刘丽雯张瑜英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碳土壤呼吸
土壤降解菌及其组合对耕地胡敏酸降解的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土壤降解菌及其组合对耕地胡敏酸降解的实验方法,选取3株土壤胡敏酸降解菌,研究三者及其不同组合对耕地HA的降解程度及结构性质的影响。降解14天后,菌落数总量为T13>T3>T123>T23>T1>T2>T12,...
刘梦云付东磊石志华吴健利刘丽雯刘效栋虞亚楠
文献传递
黄土台塬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量进行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为生态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在长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
刘丽雯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室内密闭培养法对其土壤温室气体及有机碳矿化动态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种活性碳组分含量分布规律一致,均表现为草地显著高于林地,林地显著高于耕地(P<0.05);土壤有机碳矿化量趋势为培养初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速缓慢,0~5 cm土层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是林地的1.26~1.34倍,是耕地的1.82倍,5~20 cm土层较0~5 cm土层有所降低,耕地降幅高达48%;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矿化碳潜力Cp值在0.81~2.70 mg·kg^(-1)之间且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常数k差异不显著;五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矿化碳累计分配比例表明,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最高,固存量最小,而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最低,固存量最多;耕地土壤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CO_2和N_2O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用地类型,而CH_4的吸收强度为林地>天然草地>耕地。综上,退耕还林还草极大地推动了该区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减弱了土壤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潜力。
吴健利刘梦云赵国庆虞亚楠刘丽雯刘欢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矿化活性碳温室气体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讨土壤呼吸对植被类型及不同季节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以黄土高原渭北台塬马莲滩林场为研究区,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逐月测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Rs),分析其干、湿季差异及与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W)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值出现在6—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翌年2月,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耕地〉果园.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在湿季(5—10月)呈正相关,在干季(11月—翌年4月)呈负相关,土壤呼吸速率的单因素模型中以指数函数(Rs=aebx)的拟合效果更优.3与单因素模型相比,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双因素模型(Rs=aTbWc和Rs=aebTWc)能更好地解释除耕地外的其他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解释率在60.0%-82.3%之间,其中Rs=aTbWc对耕地、灌木林地、果园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间关系的拟合效果较好,天然草地、乔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则采用Rs=aebTWc的拟合效果较好.研究显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温度敏感性(Q10)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增大,评价退耕还林效益时应综合考虑区域地理气候特点,进一步量化碳的输入/输出过程.
刘丽雯刘梦云吴健利赵国庆刘欢张杰张萌萌
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