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旗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结核
  • 3篇粒细胞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2篇凋亡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膜炎
  • 2篇结核性
  • 2篇结核性脑膜炎
  • 2篇分枝杆菌
  • 2篇杆菌
  • 2篇白三烯
  • 2篇白三烯B4
  • 1篇对中性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 1篇诱导细胞
  • 1篇诱导细胞凋亡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冯国栋
  • 6篇朱旗
  • 5篇张敏
  • 5篇赵钢
  • 3篇杨毅宁
  • 3篇刘扬
  • 3篇赵青
  • 2篇陈萍
  • 2篇王静
  • 2篇边婷
  • 2篇史明
  • 1篇赵青
  • 1篇代文
  • 1篇刘婷婷
  • 1篇贺莹
  • 1篇王文菁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三烯B4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三烯B4(LTB4)的表达,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非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ELISA检测患者脑脊液LTB4水平,计数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通过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疾病组脑脊液LTB4水平的差异,计算LTB4和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LTB4较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组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LTB4水平和白细胞总数无相关性,和脑脊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均相关。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脑脊液LTB4水平无简单线性关系。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LTB4水平可以作为患者脑脊液炎症反应程度的指标,但是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王静赵青冯国栋朱旗王雯菁边婷赵钢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白三烯B4中性粒细胞细胞学
IFN-γ ELISPOT效应性T细胞在结核性脑膜炎和肺结核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明确结核性脑膜炎(TBM)和肺结核(PTB)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干扰素-γ酶联免疫斑点(IFN-γELISPOT)的数量差异,分析IFN-γ水平变化在TBM和PTB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BM,PTB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进行IFN-γELISPOT检测,比较效应性T细胞的数量差异,并通过1年随访,比较TBM和PTB患者IFN-γELISPOT阳性组和阴性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TBM组IFN-γELISPOT阳性率为37.1%(13/35),PTB组IFN-γELISPOT阳性率为76.0%(19/25)。TBM组IFN-γELISPOTA(ESAT-6)和B(CFP-10)明显低于PTB组(P<0.05);患者的1年随访分析表明TBM和PTB患者IFN-γELISPOT阳性组GOS预后分析好于阴性组。结论 TBM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PTB患者,相对低的IFN-γ的表达是预后不良机制之一,外源性IFN-γ补充可能使TBM患者获益。
陈萍冯国栋杨毅宁朱旗张敏赵钢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及抗原ESAT-6、Ag85B对中性粒细胞白三烯B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抗原成分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白三烯B4表达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菌株及抗原分别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培养上清白三烯B4及相关细胞因子TNF-α表达量,应用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抑制剂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BCG、ESAT-6、Ag85B刺激中性粒细胞生成白三烯B4和TNF-α、ESAT-6、Ag85B刺激生成LTB4呈剂量依赖,H37Ra不引起LTB4表达但可增加TNF-α表达,Ag85B刺激生成的LTB4可被齐留通和苯丁抑制素阻断,但对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卡介苗及ESAT-6、Ag85B诱导人中性粒细胞产生LTB4和TNF-α,Ag85B诱导的LTB4可被抑制剂阻断但不影响TNF-α表达。感染早期中性粒细胞通过生成LTB4发挥抗结核作用。
赵青冯国栋王雯菁朱旗张敏刘扬史明赵钢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白三烯B4
人参皂甙Rd对结核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对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结核感染模型的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PMN,分为3组:1组:PMN与人参皂甙Rd共培养;2组:PMN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H37Ra)和人参皂甙Rd共培养;3组:PMN与人体皮下注射用卡介苗(BCG)和人参皂甙Rd共培养。各组对照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丙二醇。3组PMN分别培养24、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率。结果各组培养24h后,人参皂甙Rd浓度为100μmol/L时PMN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培养48h后,1组与3组PMN于人参皂甙Rd浓度为100μmol/L时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的人参皂甙Rd能够抑制正常中性粒细胞和结核感染模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延长细胞存活时间。
王雯菁冯国栋赵青朱旗张敏刘扬史明赵钢
关键词:人参皂甙RD中性粒细胞结核凋亡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2015年
目的探究卡介苗(BCG)是否能感染人B细胞及观察感染后对细胞的影响。方法人B细胞系Raji细胞与BCG共培养,4、12和24h后分别用共聚焦及透射电镜观察Raji细胞对BCG的结合和摄取情况,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AnnexinⅤ-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培养4、12和24h后,感染了BCG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2.4%±2.0%,23.8%±5.1%,25.2%±4.8%。BCG感染可引起细胞毒性,4h后Raji细胞存活率为75.5%±8.8%,12h后细胞存活率降至51.0%±5.3%,24h后细胞存活率仅为21.6%±4.2%,而感染灭活BCG的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进一步用流式检测凋亡坏死发现,与未感染细胞相比,Raji细胞感染BCG后凋亡,坏死均有所增加,以凋亡增加为主。结论 BCG可以感染人B细胞并诱导细胞凋亡。
朱旗冯国栋杨毅宁赵青王文菁张敏刘扬赵钢
关键词:卡介苗B细胞RAJI细胞凋亡
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墨汁染色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和结核抗原ESAT-6检测,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隐球菌性...
杨毅宁朱旗段立欣冯国栋王静代文刘婷婷贺莹边婷陈萍张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