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东
-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多指标加权评分优选南方红豆杉发酵菌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 目的 优选南方红豆杉发酵菌质的提取工艺,分析4种发酵药性菌质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南方红豆杉的5种主要萜类成分的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将南方红豆杉枝叶作为"药性基质",...
- 姚晓陈建伟李祥邱海龙陈东东
-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固体发酵正交试验
- 基于HPLC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延胡索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探讨被引量:25
- 2015年
- 中药指纹图谱是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对中药的品种和质量,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建立客观、整体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综述了近年来延胡索原药材、饮片(醋炙)、止痛剂型、及其不同混淆品的指纹图谱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延胡索指纹图谱技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陈东东周萍白钢钢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延胡索
- 半枝莲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完善中药半枝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木犀草素、芹菜素对照品以及半枝莲对照药材对中药半枝莲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枝莲中木犀草素、野黄芩苷含量,色谱柱为Hanbon-C18,流动相为甲醇-酸水[水-乙酸(61∶4)]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野黄芩苷、木犀草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299 5~1.872 0μg(r=0.999 8)和0.015 1~0.094 4μg(r=0.999 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6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2%(RSD=0.81%,n=6)、100.65%(RSD=1.64%,n=6)。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作为中药半枝莲的质量控制标准。
- 李富强毛坤军周萍陈东东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半枝莲野黄芩苷木犀草素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同时测定延胡索中6个核苷成分含量被引量:13
- 2015年
- 采用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扩大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比生长速率、灵芝三萜合成、比合成速率、还原糖消耗、还原糖比消耗速率、铵根离子消耗以及铵根离子比消耗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气量能够显著影响菌丝体的生长以及灵芝三萜的合成,当通气量为8 L/min时,菌丝体合成灵芝三萜得率和生产强度最高,分别为0.204 g/L和0.00131 g/(L·h),最大菌丝体得率达到8.77 g/L。发酵过程中菌丝体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704 1/h,灵芝三萜最大比合成速率为0.0256 1/h,还原糖和铵根离子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为0.562 1/h和0.0171 1/h。
- 陈东东陈亚运周萍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延胡索核苷HPLC
- HPLC法比较延胡索炮制前后7个生物碱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中药延胡索生品与醋制品中四氢非洲防己碱、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去氢延胡索甲素7个生物碱的含量,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Benetnach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含0.08%三乙胺)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nm,洗脱时间为70 min。结果:四氢非洲防己碱、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去氢延胡索甲素7个生物碱线性范围分别为1.12~56.0、1.27~63.5、3.37~168.5、1.02~51.0、0.89~44.5、0.88~44.0、3.22~161.0μg·m L^-1(r≥0.999 3);平均回收率(n=6)为98.3%~103.6%,RSD≤2.8%。炮制前后7个生物碱含量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分别为163.90~376.28、140.24~207.29、973.61~1 158.33、180.49~433.49、68.01~196.76、18.43~46.10、550.57~1 489.84μg·g^-1。结论:醋制品中四氢非洲防己碱比生品含量低,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小檗碱、去氢延胡索甲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黄连碱含量变化不定。本实验所建立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为延胡索醋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陈东东毛坤军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延胡索生物碱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黄连碱
- 蝉翼藤根茎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蝉翼藤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法对蝉翼藤根茎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蝉翼藤根茎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了10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酮(1)、1,3,8-三羟基-2-甲氧基酮(2)、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3)、1,3,8-三羟基-4-甲氧基酮(4)、7-羟基-1,2-二甲氧基酮(5)、1,3,6-三羟基-2,7-二甲氧基酮(6)、1,4,8-三羟基酮(7)、1,7-二羟基-3-甲氧基酮(8)、1,6-二羟基-7-甲氧基酮(9)、1,8-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10)。结论: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王起文马程遥陈东东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蝉翼藤化学成分分离纯化
- 基于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原地区(江苏省启东市)中药资源普查被引量:3
- 2017年
- 江苏省启东市属长江口沉积平原,南临长江,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市毗邻,属典型东部沿海滩涂地形地貌,经济较为发达,人为活动对其植被分布影响较大,现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系统随机自动生成的样地未能反映启东市的实地生态,结合水生、耐盐中药资源调查暨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践,提出基于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原地区普查方案,能够较为真实、全面的反应平原地区的资源概况,可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实施后,平原地区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较大区域的资源普查提供方法学参考。
- 张兴德陈建伟吴健刘训红陈爱华万夕和陈东东周萍胡鹏顾宁宁朱潇潇王江波郭建明夏嬿
- 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
- 延胡索中1个新生物碱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等现代分离手段,对延胡索块茎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结合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延胡索块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N-甲基铵乙基)]-3,4,6,7-四甲氧基菲(1)、1-乙胺甲基-3,4,6,7-四甲氧基菲(2)、氧代海罂粟达林碱(3)。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延胡索菲碱A;化合物3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
- 陈东东王起文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延胡索
- 蝉翼藤中4个酮类成分的分离及HPLC法同时测定其含量
- 2016年
- 目的:建立蝉翼藤中4个酮类化合物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5 min,50%A→55%A;25~35 min,55%A→65%A;35~40 min,65%A),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5 nm。结果:7-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4-甲氧基(口山)酮、2-羟基-1,7-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口山)酮进样量分别在0.048 2~0.241、0.063~0.315、0.052 4~0.262和0.106 6~0.53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98.9%、100.2%、101.1%,RSD为别为1.8%、1.7%、1.8%、2.0%。不同来源的3个样品中7-羟基-1,2-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4-甲氧基(口山)酮、2-羟基-1,7-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口山)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7.37~54.73、65.72~99.69、64.05~87.26、163.2~195.6μg·g^(-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蝉翼藤中4个酮的含量测定。
- 王起文陈东东马赟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蝉翼藤
- 全文增补中
- 蝉翼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的化学成分。方法蝉翼藤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凝胶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1,3,4-三甲氧基口山酮(1)、1,2,7-三甲氧基口山酮(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3)、芝麻素(4)、2-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苯酮(5)、1,3,7-三羟基-4-甲氧基口山酮(6)、1,3,7-三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7)、2-羟基-1,7-二甲氧基口山酮(8)、3,8-二羟基-1,4-二甲氧基口山酮(9)、α-菠菜甾醇(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被发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蝉翼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王起文陈东东马程遥李祥陈建伟
- 关键词:蝉翼藤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