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压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左心
  • 2篇纤溶
  • 2篇纤溶系统
  • 2篇介入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心肌梗塞
  • 2篇高血压
  • 2篇梗塞
  • 2篇冠心病

机构

  • 5篇吉化总医院
  • 4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吉化集团公司

作者

  • 10篇张颖
  • 2篇杨柳
  • 2篇金元玖
  • 2篇苗秀兰
  • 2篇李正信
  • 2篇韩英
  • 1篇孙晓坤
  • 1篇密宇仙
  • 1篇李晨然
  • 1篇车凤仙
  • 1篇刘健英
  • 1篇王云书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吉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998年
本文观察了45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测量其溶栓前及溶栓后2h 的 QT 离散度(QTd)。结果表明:①溶栓后2h 的 QTd 30.00±22.80ms 较溶栓前65.00±26.61ms明显减少(P<0.01)。②溶栓后冠脉再通组 QTd 27.14±23.51ms 与来通组相比35.00±21.29ms 无显著差异(P>0.05)。③溶栓后 QTd≥60ms 者病死率42.86%明显高于 QTd<60ms 者2.63%(P<0.01);且死亡者溶栓前后 QTd 下降幅度(由61.25±29.55ms 降至57.50±12.58ms)明显低于存活者(由65.38±26.68ms 降至27.25±21.81ms)(P<0.01)。结果提示:溶栓治疗不论冠脉能否再通,均可使 AMI 病人的 QTd 明显减少;且溶栓前后 QTd 下降幅度及溶栓后 QTd 大小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
张颖刘洁王奉德车凤仙郭义武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治疗QT离散度急性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间期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针294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溶栓组,观察两组QTc间期的变化以及与CK-MB动态变化关系。结果溶栓治疗前两组的QTc间期均延长CK-MB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溶栓再通组溶栓后第1,2,4天的QTc间期与未溶栓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而第6,8天两组分别为448±48与483±54。
刘健英王云书张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QTC间期
纤溶酶抗心绞痛作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纤溶系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纤溶酶抗心绞痛与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及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纤溶酶 2 0 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 ,缓慢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用 10天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Fib、D 二聚体 (D D)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 I)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86% ,血浆Fib含量及PAI I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D D含量及t PA活性明显增高(P <0 .0 1) ,心电图NST及∑S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1)。
金元玖李正信张颖苗秀兰
关键词: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
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胰岛素抵抗(IR)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生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或病征,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共同危险因素。
张颖沃剡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病征病理生理肥胖症高血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组),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相似的60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或药物治疗前)及术后(或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比较2组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并依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NUHA心功能分级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测各项左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PCI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其LVDd〔(45.26±12.85)vs(47.71±13.09)mm〕、LVDs〔(29.75±0.91)vs(31.06±0.61)mm〕、LVEF〔(50.56±5.91)%vs(47.62±8.52)%〕和FS〔(28.15±2.98)%vs(23.98±3.05)%〕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患者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张颖沃剡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抗凝血酶III和纤溶系统的变化被引量:11
2005年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抗凝血酶III(AT -III)活性、纤维蛋白原 (Fib)、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 (D -D)含量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 ,探讨CH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CHD患者血浆纤溶系统失衡 ,其中UAP和AMI最明显并伴有高凝状态 ,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金元玖李正信苗秀兰张颖
关键词:纤溶系统CHD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失衡
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阻断剂,可以提供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流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对改善冠脉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杨柳韩英张颖密宇仙孙晓坤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血小板膜糖蛋白抗血小板作用
急性心力衰竭并发脑功能障碍的研究
2008年
李晨然张颖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脑功能障碍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内科住院病人大面积脑梗死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同早期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药物、静脉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6例。A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B组采用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C组则实施PCI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C组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发病至CKMB峰值时间与B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C组的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讨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病死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沃剡韩英杨柳张颖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
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142例符合 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 ,分析其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 VH)、心肌缺血及左房增大 (L AH)的关系。结果 :142例高血压病人检出 L VH6 8例 ,占 47.9% ;检出 L AH98例 ,占 6 9%。左房增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发生率。检出室性心律失常 92例 ,占 6 4.7% ;检出房性心律失常 116例 ,占 81.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及 ST- T无改变者。结论 :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及左房增大密切相关。
张颖沃剡
关键词:高血压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