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源熙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美国芝加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1935年,梅兰芳在莫斯科:熟悉、不熟悉与陌生被引量:1
- 2014年
- 1935年3月,梅兰芳访问莫斯科,也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各种元素带到了苏联,引发了苏联艺术家对迥异于欧洲话剧的中国戏曲的热议与思考。就在1935年,主管苏联意识形态的日丹诺夫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展开了对非表现的、"形式主义"艺术运动的批判。这对苏联的艺术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伤害。梅兰芳带来的中国戏曲艺术,让他们看到艺术上要以内容为中心,教条式的现实主义艺术标准是不可行的。换言之,他们认为以写意为主的中国戏曲艺术具有"现代性"。而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传统的戏曲遭到胡适、傅斯年、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前所未有的批判。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过时,是一种"遗形物",希望用欧洲自然主义风格的话剧取代中国戏曲。梅兰芳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来到莫斯科的,他的莫斯科之旅正显示了现代性的多元性与多样性。
- 苏源熙卞东波
- 关键词:中国戏曲自然主义
- 陆地还是海洋:论世界文学的两种模式被引量:8
- 2021年
- 比较文学是随着帝国的崛起而发展的,但帝国并非一种模式。"世界文学"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陆地帝国模式,一种是海洋帝国模式。前者呈现出一种浸入式的扩张模式,发展缓慢,边界模糊,逐渐兼并;后者则是跨越海洋,到达文化背景迥然相异的远方领土,与全新的世界相遇。"世界文学"理论应包括对"世界"和"文学"两个术语含义的探寻。近期对于欧洲文类的讨论可能会因其所表现出的偏见而遭到质疑,只有扩大我们的时间和地理范围,"世界"和"文学"的思考才能充分多样化。
- 苏源熙曲慧钰(译)
- 关键词:海洋模式世界文学翻译诗歌
- 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危机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译自载于美国比较文学学会2014年学科报告中的《比较文学:下一个十年》一文。在文中,苏源熙借用语文学家波洛克的批评指出,源自语文学的现代学术的任务只有在所有民族都得到充分探索之后才能完成。然而,目前比较文学领域发表的论文和颁发的奖项却集中于英语、法语和德语文学,印证了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现代主义和欧洲中心的偏颇。波洛克的批评使比较文学中反复出现的狭隘地方主义危机实例化,由此,苏源熙提出应对策略:招募并奖励那些准备远行的学者,驱逐根深蒂固的以欧洲为中心的现代价值体系。在未来的十年里,比较文学学者必须捍卫自己的立场,支持民族语言、整合复杂信息,以及探寻解决现有准则和方法之不足的新途径,以在日渐萎缩的人文学科领域保持学科本身特有的差异性。
- 苏源熙曲慧钰(译)
- 关键词:语文学
- 全球“钓鱼”诗学
- 2021年
- 在对言语类型的界定中,柏拉图认为抒情诗的作者必须以自己的身份抒发心声。这一原则在世界各地的诗学理论中屡见不鲜。但正如虚构或虚伪的记述所提醒我们的那样,言说者的语法人称(grammatical person)极易被混淆或劫持(hijacked)。这一挪用尤其影响着涉及众多互不相识之人的社交媒体。“钓鱼”(trolling),原本只指一种引发混乱的交际行为,人类赋予机器人程序(bots)或虚拟电子主体以情感与能动性(agency),使之成为一种显著的全球现象,这就是如今的“全球诗学”(global poetics)。诗歌与戏剧之间由来已久的张力仍在持续。
- 苏源熙苏源熙
- 关键词:抒情第一人称人格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