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化龙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生态
  • 3篇耕地
  • 1篇燕山山地
  • 1篇药物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猝灭
  • 1篇整治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土地整治
  • 1篇亲和
  • 1篇丘陵
  • 1篇丘陵区
  • 1篇驱动力
  • 1篇主成分

机构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于化龙
  • 6篇陈亚恒
  • 5篇陈青锋
  • 4篇田超
  • 4篇张杰
  • 2篇张乐
  • 1篇陈影
  • 1篇陈青峰
  • 1篇杨扬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怀来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以怀来县为研究区,通过对1992年、2002年、2012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分析怀来县近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测算模型,引入动态度与相对变化率指数,对县域内近20年各地类以及各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整体呈现"三增两减"的趋势,即园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分别增长了19.98%,5.66%,90.76%;水域、耕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68.90%,23.27%。建设用地、耕地在近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大,即变化最剧烈,林地、园地变化相对较小;北部山地丘陵区与南部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较高,中部平原区变化率较小。
陈青锋于化龙张杰田超陈亚恒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空间特征及风险评估——以怀来县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根据怀来县1995年、2003年、2010年3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损失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意义上的生态风险指数,应用Geoda,GS+以及ArcGIS等软件,将统计学方法与空间统计学方法(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探讨怀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各地类面积变化较为明显,耕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等自然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增加且表现出集中连片趋势,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度略有下降;整体上,怀来县生态风险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主要由怀来县中部逐步向外降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沙城镇、土木镇以及孙庄子乡等地,1995—2003年生态风险等级上升的面积为96 698.25hm^2。2003—2010年生态风险上升面积明显减少,但高、较高风险区面积总体上仍趋于上升。研究结果为保障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制定合理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于化龙陈青锋田超张杰陈亚恒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生态风险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保定市土地利用结构数据(2002~2009年)为基础,引入反映生态指标生态绿当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效益,并且借助TOPSIS模型对历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生态合理度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并重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保定市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调整内部用地结构,注重生态用地保护,生态效益和生态合理度得到提升,进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研究结果为保定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和指导。
王观湧张乐于化龙陈青峰陈亚恒
关键词:生态安全
卢龙县耕地质量影响因子及质量提升研究
当前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78.5%,耕地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整治工程针对性不强,从而资金利用效率不是很高。中低等耕地限制因素不明确,整治方向欠精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
于化龙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
文献传递
天然产物桥氧三尖杉碱除草作用潜在靶标研究
天然产物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来源,确定活性天然产物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机制是新农药开发的关键。桥氧三尖杉碱是实验室前期从我国特有植物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中分离得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于化龙
关键词:荧光猝灭
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及可提升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被引量:16
2016年
为科学地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计算。基于卢龙县2012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通过相应土地整治可以改善或消除耕地质量限制因子的程度,构建基于耕地整治可改善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指数组合模型与可提升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县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以及可提升潜力计算。通过研究,县域内耕地共划分为三个提升重点区域:以灌溉保证率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1,整治面积为37 658.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区域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4个利用等;以有机质含量为主导的提升重点区域2,整治面积为403.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0%,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3个利用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导的重点区域3,整治面积为2 139.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2%,区内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60个利用等。卢龙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9个利用等,县域内各乡镇分别提升0.47-0.86个利用等,并且呈现县域北部的提升潜力小于南部的提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确定区域耕地可提升潜力、划定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撑。
陈青锋于化龙张杰田超陈亚恒
燕山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提升时序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耕地质量提升可分别从地块尺度与项目尺度进行时序安排研究,对于了解县域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分布情况、合理布设提升建设项目具有重大意义。以河北省卢龙县为研究区,在农用地分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补充通过耕地整治工程可改善的耕地质量影响因子,构建耕地质量提升时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点法求得耕地质量提升地块尺度的时序,并用贴近度作为提升地块尺度时序安排的度量;并对地块尺度时序中的耕地图斑进行距离分析,得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项目的时序。结果表明:卢龙县耕地质量优先提升区耕地总面积为13 501.16hm^2,次优先提升区耕地总面积为13 131.85hm^2,后优先提升区的耕地总面积为14 093.62hm^2。结合卢龙县实际得出可布设耕地质量提升建设项目的面积情况为:优先提升区共10 839.45hm^2,安排6个建设项目;次优先提升区共3 824.31hm^2,安排4个建设项目;后优先提升区共8 726.37hm^2,安排7个建设项目。该研究可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务实高效的耕地质量提升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陈影杨扬陈青锋于化龙张杰田超陈亚恒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为例被引量:10
2014年
以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景观动态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自然条件、区域政策与经济发展等角度,探讨了曹妃甸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0年盐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呈增加趋势;港口码头为新增加用地;耕地、林地则有增有减;沿海滩涂和未利用地则处于减少趋势。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增加,斑块形状复杂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整体有所上升,景观类型趋于均衡并且更加合理发展,这些变化主要受全区总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和区域政策的影响,其研究对于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王观湧张乐陈青锋于化龙陈亚恒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景观指数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