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 炼焦中煤解离再选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充分回收稀缺的炼焦煤资源,对钱家营选煤厂重介块中煤进行解离再选试验研究,对破碎后产品中的1~0.25 mm粒级进行了干扰床分选机(TBS)分选预测,-0.25 mm细粒级进行了柱浮选优化试验及精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要求精煤灰分为12%时,1~0.25 mm粒级物料经TBS分选可获得产率25.11%的精煤产品,-0.25 mm细粒级物料经传统浮选机一次浮选无法得到合格的精煤产品。通过对细粒级浮选精煤进行筛分试验,发现-0.045 mm粒级的夹带可能是精煤灰分超标的主要原因。SEM扫描结果及能谱分析表明,部分高岭石通过夹带进入了精煤产品,对精煤造成污染。为降低细粒精煤灰分,对-0.25 mm细粒级物料进行了高泡沫层浮选柱及精选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高泡沫层降低夹带的程度有限,而精选作业能够获得灰分11.91%、产率24.14%的合格精煤产品。
- 李臣威张鹏德桂夏辉邢耀文王英伟许雪红徐梦迪
- 关键词:炼焦煤中煤再选
- 煤泥浮选过程中黏土矿物罩盖及其行为调控被引量:17
- 2016年
- 为探索微细粒黏土矿物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的罩盖行为,进一步回收利用稀缺的炼焦煤资源,以钱家营选煤厂灰分为49.3%的浮选中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螺旋抛尾和磨后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要求精煤灰分为12.5%时,螺旋粗精煤磨煤3.5 min后可获得最高的精煤产率,高灰细粒黏土矿物的罩盖是精煤灰分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根据对煤-黏土颗粒体系相互作用势能计算分析,提出通过改变静电力和范德华力2种调控手段降低黏土矿物的回收率,但调控静电力抑制浮选过程细泥罩盖与细泥沉降浓缩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在疏水性煤颗粒表面引入纳米气泡层,进而改变体系的Hamaker常数,使得通过调控范德华力来降低黏土矿物的罩盖成为可能。
- 桂夏辉邢耀文李臣威夏灵勇杨自立王英伟徐梦迪王东岳许雪红
- 关键词:煤泥浮选黏土矿物
- 煤泥浮选过程强化之四——易浮难选煤泥浮选过程特征篇被引量:9
- 2017年
- 为了研究易浮难选煤泥的浮选过程特征,以乌海矿区和开滦矿区的焦煤煤泥作为代表性煤样,通过试验研究其浮选动力学,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检测煤样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分布,借助Fuerstenua提质曲线对煤样的浮选选择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海煤样中间粒级的选择性最差,而细粒级选择性较好;开滦煤样中的0.25~0.125、0.125~0.074、<0.074 mm三个粒级的选择性依次降低,随着煤泥粒度的减小,同一粒级中不同密度级的亲水性指数差值变小,这是易浮难选煤泥难选的根本原因。
- 桂夏辉邢耀文王英伟徐梦迪
- 关键词:开滦矿区
- 脉动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探索脉动液固流化床分选粗煤泥的分选效果,寻求最佳的脉动水流波形,设计了恒定水流和不同振幅频率的脉动水流条件试验,分析了引入脉动前后的液固流化床的分选效果和产品特性,结合颗粒动力学方程对脉动水流分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振幅高频率的脉动水流可以获得灰分含量为15.55%,产率为77.47%的最佳分选指标;与相同上升水量的恒定水流TBS分选机相比,精煤产率可提高2.09%,灰分下降0.09%;脉动水流使不同密度物料产生不同程度的加减速效应,按密度分层作用随之强化;针对TBS入料粒度小、范围窄的特点,分选机只需要小振幅的水流,过高的振幅会严重破坏床层的稳定性,恶化分选效果。
- 邢耀文万克记王见明桂夏辉王英伟
- 关键词:粗煤泥液固流化床分选机理
- 煤泥盐水浮选技术被引量:10
- 2015年
- 盐水对浮选体系下颗粒与气泡行为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综述。浮选矿浆中的无机盐电解质在提高精煤可燃体回收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脉石矿物的回收。反电荷阳离子在煤粒表面吸附改善颗粒疏水性,颗粒-气泡间的液膜排液速度因双电层被压缩而加快;同时电解质兼有起泡剂的效果,能有效阻止气泡兼并聚合。另一方面,盐水浮选体系下细粒脉石颗粒的水流夹带和聚合截留现象严重,可燃体回收与脉石颗粒非选择性上浮之间的矛盾激增。
- 邢耀文张义田全志王英伟
- 关键词:煤泥浮选盐水气泡
- 振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稳定性与操作因子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为定量研究振动能量的引入对普通空气重介流化床流化特性、分选效果的具体影响,在实验室振动空气重介流化床(直径120 mm,高度350 mm)上,对宽粒级(0.3~0.074 mm)磁铁矿粉加重质进行流化特性研究,试验表明:在最优操作条件下实验室振动空气重介流化床与普通流化床相比,振动能量的引入降低了分选床体内加重质的起始流化气速,床体密度波动标准差由0.045 9 g/cm3减小到0.028 1 g/cm3。利用响应面法结合正交试验得到振幅A、频率f、流化气速V、加重质静床高H四种操作因子对振动流化床的密度波动影响显著性为:A>V>f>H。在A=1 mm、V=1.2Umf(Umf为流化床起始流化气速)、f=10 Hz、H=80 mm的最优操作条件下对细粒(6~1 mm)永城烟煤进行分选试验表明,与普通流化床相比,振动空气重介流化床可能偏差由0.141 g/cm3减小为0.111 g/cm3。
- 罗云萧赵杰王英伟梅丽贺靖峰
- 关键词:空气重介流化床流化特性密度分布分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