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键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紫色土
  • 4篇地形
  • 4篇微地形
  • 3篇产沙
  • 2篇沙量
  • 2篇土壤
  • 2篇坡面
  • 2篇侵蚀产沙
  • 2篇径流
  • 2篇径流量
  • 2篇降雨
  • 2篇降雨条件
  • 2篇产沙量
  • 1篇地表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生长
  • 1篇玉米生长期
  • 1篇生长期
  • 1篇水沙

机构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水土保...
  • 1篇四川省林业调...

作者

  • 6篇罗键
  • 4篇李廷轩
  • 4篇郑子成
  • 2篇何淑勤
  • 1篇孔祥东
  • 1篇秦凤
  • 1篇尹忠
  • 1篇吴铭
  • 1篇代莉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微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微团聚体含量随粒级的减小而减小;>0.05 mm和0.05~0.01 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增大,而0.01~0.005 mm、0.005~0.001 mm和<0.001 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2)茶园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微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加;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增加;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微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以>0.05 mm粒级为主,0.05~0.01 mm粒级次之,0.005~0.001 mm粒级最少.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呈减小的趋势,0.05~0.01 mm粒级微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呈增加的趋势,而其它粒级的微团聚体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植茶21~23 a达到最大值.
吴铭郑子成李廷轩罗键樊西凌代莉
关键词: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
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横垄坡面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地表微地形是影响坡面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地表填洼量、渗透速率、地表径流等过程,同时这些过程也会对微地形变化产生影响。论文探讨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微地形动态变化特征,为深入理解坡面水蚀机理,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与耕作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中丘陵区横坡垄作坡面为研究对象,以直线坡面为对照,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结合GIS技术,从地表糙度的角度,分析递增和递减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面地表微地形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降雨条件下横垄坡面高程值变化范围最高可达-180—80 mm,主要集中在-20—20 mm,地表高程减小区域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直线坡面高程变化量在-10—10 mm,主要集中-5—5 mm。不同措施在递增降雨系列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大于递减降雨系列;不同降雨条件下横垄坡面地表糙度值介于57.47—65.32 mm,且不同坡位地表糙度值均呈现出上坡>下坡>中坡。直线坡面地表糙度值在5.71—6.28 mm内变动,不同坡位受随机糙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横垄坡面不同降雨条件下微坡度栅格数随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坡度主要集中于0°—5°和30°—35°。对于直线坡面,栅格统计数随坡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微坡度主要集中在0°—10°。不同降雨条件下横垄坡面微坡向栅格数主要分布在北坡和南坡,且其余坡向分布较为均匀。直线坡面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微坡向分布差异较大。【结论】水蚀过程中,地表高程值变化、地表糙度体现了微地形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地形因子体现了微地形的空间分布,将其结合起来可较好的反映横垄坡面微地形变化特征。递增型降雨雨型与紫色土区夏季主要侵蚀雨型特点相似,更易造成的土壤侵蚀的发生,是研�
罗键尹忠郑子成何淑勤李廷轩
关键词:紫色土微地形
紫色土横垄地表微地形变化及其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横坡垄作作为有效的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之一,其水土保持效应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和耕作措施的合理布设。本文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应用激光扫...
罗键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侵蚀产沙紫色土
文献传递
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面微地形变化与水沙时空变异的耦合机制
针对紫色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的现实问题,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合激光扫描、Arc GIS、多重分形、小波分析和Hilbert-Huang变换法等理论和技术,研究不同坡度和...
罗键
关键词:细沟侵蚀紫色土
玉米生长期坡耕地地表径流及侵蚀产沙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弄清玉米生长过程中侵蚀动态变化,该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微小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地表径流及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雨强1.0mm/min条件下,平作坡面在种植前径流量最小,横坡垄作坡面在拔节期—抽雄期坡面径流量最小。在雨强1.5mm/min条件下,横坡垄作坡面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径流量最小。在雨强2.0mm/min条件下,横坡垄作坡面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坡面径流量最小。在雨强为1mm/min和1.5mm/min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坡面在玉米的抽雄期—成熟期产流时间最短,在雨强为2.0mm/min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坡面在苗期—拔节期产流时间最短。这一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罗键郑子成秦凤李廷轩孔祥东
关键词:玉米紫色土耕作措施径流量产沙量
横垄坡面地表微地形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分析递增和递减降雨条件下,紫色土横垄坡面地表微地形空间变化及其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横垄坡面地表微地形变化满足多重分形算法要求,且在微尺度下递增降雨多重分形特征较为明显。递减降雨条件下,横垄坡面多重分形参数Δα、Δf随累积降雨量的增加分别呈现出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地表起伏程度降低,微地貌趋于圆润;递增降雨条件下,f(α)max、Δα随降雨历时的增加不断升高,微地形变化较为剧烈,多重分形谱有明显的曲率变化段,空间异质性随降雨历时的增加不断加强,微地貌趋于尖锐。降雨雨型对横垄坡面产流量的影响高于对侵蚀产沙量的影响,递减降雨径流总量相较于递增降雨增加了16.04%,侵蚀总量则减少了3.57%,递增降雨更易促进土壤侵蚀的发生。对于地表径流量而言,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达0.895 6,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可利用降雨参数和地表微地形多重分形指标较好地预测坡面径流量。
罗键郑子成李廷轩何淑勤
关键词:紫色土微地形径流量产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