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丽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黔产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进一步开发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寻找更多天然抗氧化剂,该实验以黔产苗药"薄丈达"(bod zangd dak)为原料,利用60%乙醇等为溶剂,通过提取分离得到该药材中不同极性组分,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评价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黔产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的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33 4 g·L-1)<乙酸乙酯部位(0.052 3 g·L-1)<总鞣质部位(0.054 9 g·L-1)<60%乙醇提取物部位(0.076 7 g·L-1)<正丁醇部位(0.110 g·L-1)<水溶性多糖部位(0.168 g·L-1)<水提取物部位(0.174 g·L-1)<萃取后水部位(0.226 g·L-1)<总多糖部位(0.645 g·L-1)。研究表明黔产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这为进一步寻找其活性成分和研究抗氧化活性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杜洪志农亨董立莎李家丽刘明何席呈张静
- 关键词: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不同采集地土茯苓中(切面红色、白色)总糖及多糖含量分析与体外抗氧化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测定26个不同采集地土茯苓中(切面红色、白色)总多糖及多糖的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及不同切面颜色土茯苓中总糖及多糖含量;同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通过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来评价该药材中总糖与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切面红色土茯苓中总糖的质量分数为1.897 3%~11.680 9%,多糖为0.048 0%~1.863 4%;切面白色土茯苓中总糖的质量分数为7.957 5%~81.681 0%,多糖为0.413 2%~7.963 9%,两者含量差异较大;抗氧化结果表明,总糖及多糖均有清除自由基活性,其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33 4 g·L-1)〈切面红色多糖(0.176 7 g·L-1)〈切面白色多糖(0.294 9 g·L-1)〈切面红色总糖(0.354 8 g·L-1)〈切面白色总糖(0.769 5 g·L-1)。结论:不同切面颜色及不同产地土茯苓药材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多糖的含量高低与抗氧化作用的强弱不呈正相关。
- 杜洪志农亨董立莎柴艺汇何席呈李家丽张静
- 关键词:土茯苓总糖多糖抗氧化作用
- 土茯苓切面不同颜色总多糖的提取工艺优选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优选不同切面颜色土茯苓中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获得较高含量的土茯苓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正交试验法对土茯苓中总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总多糖为指标,土茯苓切面红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蒸馏水作溶剂,85℃回流提取1.5h,料液比1∶10(g/mL),提取3次,提取率达19.40%;土茯苓切面白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蒸馏水作溶剂,95℃回流提取2h,料液比1∶30(g/mL),提取1次,提取率为48.43%。
- 杜洪志农亨董立莎何席呈李家丽张静
- 关键词:土茯苓总多糖
- 光叶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筛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筛选黔产光叶菝葜根茎抗炎有效部位,并探索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光叶菝葜药材用60%乙醇提取后再分极性提取各部位,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试验(急性渗出性炎症)、小鼠棉球肉芽肿试验(慢性增殖性炎症)对光叶菝葜抗炎有效部位进行了药效学筛选;对筛选出的抗炎有效部位再通过大鼠急性炎症试验中的血清一氧化氮(NO)3天动态释放量探索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试验中,光叶菝葜醇提物(7g/kg)及其乙酸乙酯部位(7g/kg)均能显著减少染料的渗出量,抑制率分别为29%和34%。而在小鼠棉球肉芽肿试验中,光叶菝葜醇提物(7g/kg)及其乙酸乙酯部位(7g/kg)均能显著减少肉芽肿的增生,抑制率分别为43%和52%。在大鼠急性炎症试验中,光叶菝葜醇提物(7g/kg)及其乙酸乙酯部位高(0.4g/kg)、中(0.2g/kg)、低(0.1g/kg)剂量在致炎后的72h中均能抑制大鼠致炎足肿胀度,显著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论:黔产光叶菝葜的抗炎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机体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
- 农亨杜洪志董立莎何席呈张静李家丽刘明
- 关键词:乙酸乙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