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岭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胃癌
  • 3篇肠癌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化疗
  • 2篇坏死
  • 2篇基因

机构

  • 10篇台州市中西医...
  • 2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10篇罗斌
  • 4篇王世夫
  • 4篇陈华斌
  • 3篇阮正英
  • 3篇陈豪
  • 2篇陶福正
  • 2篇姜惠芬
  • 1篇朱玲华
  • 1篇范广民
  • 1篇陆耘
  • 1篇颜海斌
  • 1篇吴利云
  • 1篇钟辉
  • 1篇张纪兰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按Dukes分期分为4组,记录每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总结疾病治疗经验。结果120例确诊患者均行急诊外科手术。其中采用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76例,占63.3%;结肠癌Ⅰ期切除并近端结肠造瘘14例,占11.7%;Hartmann手术18例子,占15%;肠捷径手术8例,占6.7%;单纯造瘘4例,占3.3%。93例临床痊愈出院(77.5%)。术后6例死亡,病死率5%;2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选择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少部分病人根据自身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钟辉陈华斌屠雷钧罗斌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结肠梗阻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术前放射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情况及病灶内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研究术前放射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情况及病灶内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于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断为Ⅲa或Ⅲb期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接受术前放射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手术情况,检测胃癌病灶内癌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0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 6%(25/27)比66. 7%(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化疗后,2组手术切除的胃癌病灶组织中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mRNA表达量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 41±0. 07)比(0. 68±0. 08)、(0. 45±0. 06)比(0. 71±0. 10)、(0. 42±0. 06)比(0. 63±0. 07)、(0. 38±0. 05)比(0. 61±0. 08)]; 2组胃动蛋白1、多肿瘤抑制蛋白、WTX基因、PTEN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mRNA表达量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 89±0. 22)比(1. 42±0. 16)、(2. 23±0. 31)比(1. 62±0. 21)、(2. 03±0. 28)比(1. 57±0. 18)、(1. 94±0. 21)比(1. 44±0. 17)、(2. 09±0. 32)比(1. 58±0. 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术前放射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进展期胃癌的R0切除率并更为显著地调节癌基因表达。
阮圣辉罗斌陈华斌朱玲华姜惠芬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癌基因
乳腺癌组织中miR-34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病理特征、细胞增殖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iR-34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病理特征、细胞增殖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2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测定miR-34a及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水平,判断化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Ⅲ期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NMⅠ~Ⅱ期乳腺癌组织(P<0.05),淋巴结浸润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浸润的乳腺癌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P<0.05)。miR-34a高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miR-34a低表达的乳腺癌组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更为理想,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更低。
阮圣辉罗斌陈华斌姜惠芬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MIR-34A增殖基因
围手术期腹腔区域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腹腔区域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的影响,为胃癌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手术前后均采用PCF方案进行辅助化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术中腹腔区域化疗,对照组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2%(32/4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2%(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观察组6例复发,对照组14例复发。两组患者远期(〉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联合腹腔区域化疗对于抑制胃癌的复发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王世夫罗斌陶福正
关键词:胃肿瘤复发围手术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发胰腺脓肿或胰腺感染坏死的诊疗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患者伴发胰腺脓肿(PA)或胰腺感染坏死(IPN)的诊疗过程,以确定ASP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原则,达到降低疾病病死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普通外科收治的44例ASP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其中伴发PA者占27.3%(12/44),伴发IPN者占72.7%(32/44),总结对比2种并发症各自的临床表现、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ASP伴发PA患者中,8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4例行胰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治疗有效率100%,且术后均康复出院;32例ASP伴发IPN患者均行清创引流术,其中2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5%(2/44),余30例均康复出院;所有康复患者出院后行腹部超声及腹部CT复查,结果显示胰腺轮廓较清晰,密度均匀,无明显液性暗区,肝、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胰腺脓肿(PA)和胰腺感染坏死(IPN)作为急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两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针对ASP伴发的PA患者,宜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大多数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针对ASP伴发的IPN患者,临床上宜采取延迟手术干预的策略,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王世夫罗斌陶福正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脓肿
奥曲肽联合四磨汤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四磨汤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7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6例。2组患者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胃肠外营养等基础治疗。中西医组予以奥曲肽联合四磨汤治疗,其中奥曲肽针0.1 mg皮下注射,每8 h治疗1次,直至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或中转手术时停用;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40 mL,经胃肠减压管注入,夹闭1 h,直至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或中转手术时停用。西医组予以单纯的奥曲肽治疗,用法、用量同中西医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ET)和前降钙素(PCT)水平,并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天后,2组血清ET和PCT水平均较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中西医组下降值大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四磨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降低血清ET和PCT水平,具有良好的保护及修复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
张纪兰罗斌
关键词: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奥曲肽四磨汤肠黏膜通透性
259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用干预前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59例,比较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结果经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药物选择更趋于合理,联合用药情况明显减少,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
陆耘颜海斌吴利云应成龙罗斌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用临床合理用药药物干预
NOD2和TRA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蛋白的表达,探讨自然免疫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转移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31例,取癌组织(肠癌组)及其邻近的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其NOD2和TRAF2蛋白的表达。结果:肠癌组NOD2和TRAF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和68%)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和35%),均P<0.05;且肠癌组的阳性表达水平(OD值分别为0.186±0.034和0.232±0.04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OD值分别为0.151±0.023和0.148±0.035),均P<0.01。在20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肠癌组中,TRAF2的阳性表达率(75%)显著高于不伴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55%),P<0.05;而两组NOD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45%,P>0.05。结论:NOD2和TRA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它们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形成,TRAF2可能还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有关,自然免疫在结直肠癌的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罗斌王世夫应香岚陈华斌阮正英陈豪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趋化因子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和趋化素样因子-2(CKLF-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取癌组织(肠癌组)及其邻近的正常肠黏膜组织(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其GROα和CKLF-2蛋白的表达。结果:肠癌组GROα蛋白的表达水平(0.236±0.078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150±0.051OD值,P<0.01),而肠癌组CKLF-2蛋白的表达水平(0.133±0.039OD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189±0.063OD值,P<0.01)。结论:肠癌组织中GROα表达增加,可能对肠癌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KLF-2的表达却下降,推测其对肠癌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罗斌王世夫应香岚阮正英陈豪
关键词:结直肠癌趋化因子趋化素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生长相关癌基因α与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
2013年
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能在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旧。趋化因子生长相关癌基因(growth-related oncogene,GRO)和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hemokine-like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CKLFSF)可能参与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但与胃癌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组织GROcL和CKLFSF2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的发病机制的关系。
阮正英陈豪罗斌范广民应香岚
关键词:胃癌趋化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