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性枕部减速对冲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性枕部减速对冲性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枕部减速对冲性伤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后均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并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护脑、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结果存活12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性枕额对冲性伤是一种较为危重、复杂及特殊的颅脑损伤,及时充分的开颅减压术是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
- 陈旭黄志雄关国梁刘成辉林启明林倩君
- 关键词:老年性枕部减速对冲伤
- SAH患者内皮素水平与DIND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SAH患者血浆及脑脊液内皮素含量与DIN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2例SAH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中ET含量的变化,测TCD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病情观察。结果SAH急性期及恢复早期血浆及脑脊液中的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结论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与血浆及脑脊液中ET含量在时间进程和程度上密切相关,SAH后脑脊液中ET可能参与了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过程。
- 陈旭刘成辉关国梁冯光林启明关紫云刘大川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皮素
- 医护联合防误吸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防误吸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防误吸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医护合作积极性。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医护合作积极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医护联合防误吸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使患者尽早恢复,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罗淑敏周允静邝玉兰罗孟媛陈旭
- 关键词:脑卒中
- 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影响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早期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预后不良组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肝肾功能损害、行开颅手术、入院时T>38℃、血肿容积>30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HG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hs-CRP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血肿容积>30 mL、hs-CRP水平均是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早期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GCS评分越低、血肿容积>30 mL、hs-CRP升高均是单纯额叶脑挫裂伤早期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 於新军刘成辉陈旭林启明肖胜辉
- 关键词:早期预后GCS评分HS-CRP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 2005年
-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颅骨凹陷性骨折进行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治疗。结果23例经CT-3D均能清楚显示凹陷骨折部位及深度,诊断明确,保守及手术的病例恢复效果均良好。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具有较高价值。
- 李良罗志坤林小惠刘淑仪陈旭刘成辉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颅骨凹陷性骨折
- 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使用血栓栓塞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等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患者发生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有26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患者有20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6.6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手术费用昂贵及手术技术要求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水平以及医院的手术水平,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 吴毅刘成辉陈旭肖胜辉梁世行
- 关键词:开颅夹闭术血管栓塞术
-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被引量:1
- 2009年
- 梁世行刘成辉陈旭林启明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小骨窗
- 早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9
- 2006年
-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伤后3h内用药组(A组)和3h后用药组(B组)。治疗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持续给予纳络酮,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和远期疗效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络酮治疗组的A组和B组近、远期疗效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A组在清醒时间方面优于B组,呼吸异常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可以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 梁志忠黄志雄林启明陈旭王向宇
- 关键词:纳络酮颅脑损伤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自发性脑出血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脑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CT平扫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脑出血43例患者,采用8排螺旋CT进行头部...
- 胡海菁陈旭李春芳李良罗志坤林少慧杜丽云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病因诊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