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榆林

作品数:51 被引量:44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贫血
  • 28篇再生障碍性贫...
  • 28篇障碍性贫血
  • 16篇细胞
  • 13篇骨髓
  • 8篇造血
  • 8篇重型
  • 8篇重型再生障碍...
  • 7篇重型再生障碍...
  • 7篇慢性
  • 7篇免疫
  • 6篇血细胞
  • 6篇疗法
  • 6篇慢性再生障碍...
  • 6篇慢性再生障碍...
  • 5篇增生
  • 5篇骨髓增生
  • 4篇雄激素
  • 4篇严重型再生障...
  • 4篇药物疗法

机构

  • 45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协和医科...
  • 4篇浙江省中医药...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1篇储榆林
  • 24篇邵宗鸿
  • 17篇陈桂彬
  • 17篇张益枝
  • 11篇郑以州
  • 5篇杨天楹
  • 5篇杨崇礼
  • 4篇应栩华
  • 4篇刘访杰
  • 4篇裘维焰
  • 4篇郝玉书
  • 4篇魏克民
  • 4篇夏长青
  • 4篇曹宝珍
  • 3篇吴玉红
  • 3篇许继平
  • 3篇钱林生
  • 3篇刘鸿
  • 3篇柴可群
  • 3篇贾海蓉

传媒

  • 19篇中华血液学杂...
  • 8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天津医药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第七届全国中...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第六届全国中...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8篇1999
  • 4篇1998
  • 8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效睾丸酮合并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46
1998年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方法:长效睾丸酮(TLD)单用(15例)及合用环孢霉素A(CsA)(30例)治疗CAA45例。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并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TLD+CsA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单用TLD组的60.0%,且TLD+CsA组有效者骨髓造血祖细胞(BFU-E及CFU-GM)恢复明显优于单用TLD组有效者并更为迅速,两组间无效者骨髓BFU-E及CFU-GM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TLD+CsA治疗CAA疗效不仅高于单用TLD,且其有效者血液学恢复更为完全。
邵宗鸿郑以州张益枝陈桂彬李莉孙娟储榆林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睾酮环孢霉素A
164例Coombs试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IHA多发生在女性,继发性占49%,以胶原系统疾病为主,Coombs分型以IgG+C_3型为主IgG+IgM阳性的患者临床表现最严重,环孢霉素A(CsA)联用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90.9%。结论:皮质激素仍为治疗AIHA的首选药物,合用CsA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张益枝储榆林陈桂彬林泽嬉林泽嬉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AIHA贫血COOMBS试验环孢霉素A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G-CSF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型)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SAA-Ⅰ型患者治疗前血清和治疗过程中G-CS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6例SAA-Ⅰ型患者中27例(75%)治疗前血清G-CSF水平高于正常,与血清G-CSF水平正常患者相比较,后者达到治疗有效所需疗程较短,且疗效较好;对7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患者血清G-CSF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G-CSF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测其预后。
陈桂彬邵宗鸿张益枝储榆林杨萍汪永桂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三种新型口服铁剂与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比较被引量:18
1997年
比较了3种新型口服铁剂:右旋糖酥铁片、硫酸亚铁缓释胶囊(Feospan)及硫酸亚铁缓释片(Slow-Fe)与硫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上述3种新型口服铁剂治疗IDA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疗效反应更为迅速,副作用少见。对于贫血严重的IDA患者,以及慢性胃肠道失血及慢性腹泻所致的IDA患者,更适于应用上述新型口服铁剂治疗。此3种新型口服铁剂有推广应用价值。
储榆林郑以州徐肇明王玫夏长清姚宏昌王谨汪丽君程毓清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药物疗法
血障平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20例临床报道被引量:1
1995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病证。属中医的虚劳、血证范畴。我们采用血障平片(其主要成分为蚕砂提取物叶绿素经络合铜代而成的叶绿素铜钠盐)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1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魏克民裘维焰曹宝珍许继平储榆林梁骅赵堂富应栩华柴可群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药疗法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蚕砂中提取叶绿素、经皂化、铁代精制成铁叶绿酸钠,并以此为原料制成生血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180例,以硫酸亚铁片作对照。结果成人治疗组120例,治愈108例占90%,显效12例占10%;成人对照组30例治愈10例,占33.33%,显效8例占26.67%,有效6例占20%,无效6例占20%。儿童治疗组60例,治愈52例占86.67%,显效8例占13.33%。儿童对照组30例,治愈13例占43.33%,显效5例占16.67%,有效4例占13.33%,无效8例占26.67%,生血宁片疗效明显优于硫酸亚铁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易为广大病人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魏克民裘维焰浦锦宝曹宝珍应栩华俞锡林王健斌陈云亮张之南陈书长储榆林梁骅
关键词:IRON
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同期收治的老年人及非老年人AA各68例,对照比较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老年患者发病前有致病因素接触史者占44.1%,临床上贫血、感染及出血症状多见且严重,并存症多,骨髓增生程度低下更为显著,治疗效果差,随访1~9年,老年人慢性AA(CAA)及严重型AA(SAA)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57.9%及20.4%、5.3%,与非老年患者(分别为94.0%、72.2%及76.0%、1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人AA预后不佳,除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存症治疗外,对于其骨髓衰竭的治疗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郑以州张媛徐肇明储榆林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学
中草药抗感染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中草药抗感染的研究,阐述了中草药抑菌的机理,同时还提出了旨在筛选出对耐药细菌真菌敏感的中草药,攻克临床耐药的难题.初步证明清热解毒药抗感染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抗病毒、抗菌、抗炎、抗内毒素等.
吴玉红储榆林
关键词:中草药抑菌机理
文献传递
四种常见血液病外科治疗的体会
1991年
对4种常见血液病进行了脾切除,随诊4个月~15年,结果为原发性血小板紫癜症有效率83.1%,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平均增加了35g/L,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为65.2%,遗传性球性细胞增多症的血红蛋白平均增加58.578g/L。术后无腹腔内出血,近期4例有感染,远期无OPSI。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感染和血栓形成,急诊切脾,免疫状态,病理学观察等进行了讨论。
瞿全李维谦张沅慧杨天楹齐淑玲姚树青黄丰刘访杰储榆林
关键词:血液疾病脾切除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的观察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用^(51)铬标记受检者自身红细胞法,对16例健康人及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RBC T_(1/2))及其破坏部位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6例慢再患者的SDI、S/L、SLI值高于正常值,切脾后RBC T_(1/2)延长了0.8~14.8天,切脾治疗有效。1例SDI、S/L、SLI值在正常值范围,切脾后RBC L_(1/2)无增加,切脾治疗无效。因之,RBC T_(1/2),SDI、S/L、SLI的测定对遴选切脾治疗病例及观察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刘访杰储榆林瞿全杨崇礼赵艳津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脾切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