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彤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房颤
  • 2篇心房颤动患者
  • 2篇血栓
  • 2篇ST段
  • 2篇ST段抬高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心肌梗死溶栓
  • 1篇心肌梗死溶栓...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栓抽吸
  • 1篇血栓抽吸导管

机构

  • 6篇安徽省宿州市...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孙彤
  • 4篇程仁力
  • 3篇张澍
  • 2篇黄利军
  • 2篇黄涛
  • 1篇唐海沁
  • 1篇王志荣
  • 1篇徐飞
  • 1篇丁书梅
  • 1篇周争光

传媒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比较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无溶栓禁忌,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14 d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U状动脉再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给药操作简单,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长,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谢后田程仁力孙彤
关键词: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治疗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有血栓负荷,随机分为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治疗组(30例),同期应用替罗非班未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血管血流变化(TIMI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ST段回落程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即刻(TIMI)血流、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ST段回落程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致命性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安全和有效。
尤家聪孙彤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导管老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使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各1次;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 mg,每天2次,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服药1个月后,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随访1年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服药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2组患者心肌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口服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够降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孙彤程仁力尤家聪范玲珑周争光丁书梅唐海沁
关键词: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华法林最佳初始剂量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25 mg初始剂量组和5 mg初始剂量组,2组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256例患者中应用华法林者47例;高危患者164例,其中有29例应用华法林,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率阵发性房颤(6.8%)低于持续性与持久性房颤(21.7%)(P<0.05);3.125 mg组达稳定INR的时间与5mg组相似,3.125 mg组的INR增高发生率低于5 mg组(P<0.05),2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医院NVAF患者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以3.125 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的达标并稳定。
张澍孙彤程仁立谢厚田徐飞
关键词:心房颤动非瓣膜病性华法林
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房颤动的关系
2011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30 d)43例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8 h)41例,并选择40例水平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
程仁力黄涛张澍黄利军孙彤谢后田
关键词:心房颤动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程仁力王志荣张澍黄利军黄涛谢后田孙彤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