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房颤
  • 7篇心房
  • 7篇心房颤动
  • 7篇栓子
  • 7篇微栓
  • 7篇微栓子
  • 6篇心房颤动患者
  • 6篇聚体
  • 6篇二聚体
  • 5篇D-二聚体
  • 4篇血浆
  • 4篇血栓
  • 3篇血浆D-二聚...
  • 3篇血栓栓塞
  • 3篇栓塞
  • 2篇D-二聚体水...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心病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力衰竭

机构

  • 8篇苏州市吴中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作者

  • 9篇徐云
  • 5篇陆小平
  • 4篇赵晓英
  • 4篇蒋丽娇
  • 4篇王兵
  • 3篇董国英
  • 3篇王芳
  • 1篇惠杰
  • 1篇吴桂花
  • 1篇刘亚军
  • 1篇徐洁
  • 1篇卢全兴
  • 1篇朱剑刚
  • 1篇蔡海云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微栓子及CHADS_(2)评分的关系
2022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微栓子及CHADS_(2)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心房颤动组,选取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分析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微栓子及CHADS_(2)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房颤动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和CHADS_(2)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栓调节蛋白低水平组CHADS_(2)评分明显低于高水平组(P<0.05);血栓调节蛋白高水平组CHADS_(2)评分高风险及微栓子阳性占比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微栓子、CHADS_(2)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在心房颤动病人血浆中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微栓子及CHADS_(2)评分均呈正相关,提示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心房颤动病人血栓发生的重要检测指标。
陆小平孙中奇徐云张岑溪宓羲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调节蛋白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评估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监测微栓子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栓疗效的价值。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96例,其中40例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56例给予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阿斯匹林组),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微栓子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结果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同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微栓子监测的平行对照观察。结果华法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4例,阴性26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阴性35例,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降低(35.0%vs 12.5%,P﹤0.05);阿斯匹林组治疗前,微栓子阳性21例,阴性35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17例,阴性39例,治疗前后微栓子检出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37.5%vs 30.4%,P=0.42);华法林组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前所有微栓子阳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353±71)μg/L vs(261±58)μg/L,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分别为(313±81)μg/L vs(170±67)μg/L、(327±73)μg/L vs(235±61)μg/L,P﹤0.05];华法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研究初步表明,微栓子可以作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一个指标。
徐云王兵蒋丽娇陆小平赵晓英王芳惠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微栓子D-二聚体
不同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心房颤动患者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16例根据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CHADS2评估系统评分,分别按0~6分逐一分组,是否≥2分分为两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微栓子及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显示,随CHADS2评分分值增加,监测到的微拴子数量及D-二聚体水平有增加趋势,0分、1分组微栓子数量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高分值组(P〈0.05),5分、6分组微栓子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分值组(P〈0.05);CHADS2评分≥2分组微栓子检出数量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2分组(P〈0.01)。提示,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徐云陆小平朱剑刚卢全兴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栓塞D-二聚体
心房颤动患者微栓子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房颤患者栓塞风险。方法选取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行微栓子监测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间结果差异。结果房颤组微栓子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0.0%vs.10.0%)(P<0.05)。房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256±79)μg/L vs.(174±67)μg/L](P<0.05)。结论微栓子与D-二聚体均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栓塞事件的指标,可以进一步识别房颤栓塞高危个体。
董国英赵晓英王芳王兵徐云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栓子D-二聚体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前后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前后微栓子检出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选择CHADS2评分為1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每例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前后分别行微栓子监测和D-二聚体水平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结果差异。结果抗凝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2例、阴性28例,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阴性35例,抗凝治疗后微栓子检出率显著降低(30.0%12.5%,尤2=3.66,P<0.05);D-二聚体水平抗凝治疗前为(273±81)治疗后为(170±67)pg/L。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〇=10.09,P<0.05)。结论微栓子与D-二聚体水平均可以作为房颤患者栓塞风险的评估指标。
徐云王兵蒋丽娇陆小平赵晓英王芳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微栓子
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的舒张功能。方法:将36例房颤患者分为LVEF正常房颤组和LVEF减低房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采集各种指标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LVEF正常房颤组与LVEF减低房颤组二尖瓣DT时间、肺静脉D波DT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减低房颤组与LVEF正常房颤组、对照组二尖瓣D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减低房颤组、LVEF正常房颤组与对照组二尖瓣E峰加速度、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静脉舒张期(D)波DT时间、E/Vp比值、室间隔E/e’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各有优缺点,将各指标联合起来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刘亚军吴桂花蔡海云徐洁徐云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
微栓子联合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房颤栓塞危险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房颤患者微栓子和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 :30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监测微栓子及检测D-二聚体水平,同时参考房颤栓塞临床危险分层给每例评分,依据微栓子是否阳性及D-二聚体水平是否高于正常单独及联合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评分。结果:微栓子监测阳性78例,阴性222例,两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评分(CHADS2)分别为(3.8±1.1)分和(2.6±1.0)分(P<0.05);血浆D-二聚体阳性107例,正常193例,两组CHADS2评分分别为(3.4±1.2)分和(2.8±1.3)分(P<0.05)。微栓子阳性同时D-二聚体阳性(A组)48例,微栓子阳性同时D-二聚体正常(B组)30例,微栓子阴性同时D-二聚体阳性(C组)59例,微栓子阴性同时D-二聚体正常(D组)163例,各组CHADS2评分分别为A组(3.6±1.3)分、B组(3.3±1.2)分、C组(3.2±1.3)分、D组(2.6±1.2)分,4组间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5.20,P=0.002),A组评分高于其他3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栓子监测与D-二聚体水平存在关联性(χ2=30.74,P<0.05,r=0.32)。结论 :房颤患者微栓子阳性以及D-二聚体阳性与较高的CHADS2评分一致;微栓子监测与D-二聚体检查联合可在CHADS2评分基础上协助评估房颤患者栓塞风险。
徐云王兵蒋丽娇陆小平赵晓英
关键词:血栓栓塞D-二聚体微栓子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门诊号单双数分组;动态组(27例):采用远程动态心电监测方法完成疾病诊断;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完成疾病诊断;就组间常见心律失常符合率、恶性心律失常符合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展开对比。结果:动态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常见心律失常符合率(93.33%)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符合率(100.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0.00%,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组。结论: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的有效应用,可准确记录心电信号,有效监测患者所表现出的心律失常情况,从而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早期确诊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董国英徐云董真真余宏炯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符合率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
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心房颤动患者微栓子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微栓子及D-二聚体水平,明确其与房颤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观察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门诊及病区首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6例,常规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栓塞风险,按≥2分高危组和<2分低中危组分组,根据指南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其中48例患者应用达比加群,1月后复查D-二聚体水平并再次监测微栓子。结果68例低中危组房颤患者微栓子阳性5例,138例高危组房颤患者微栓子阳性28例,高危组微栓子阳性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48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8例,抗凝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微栓子阳性率显著降低(χ^(2)=9.66,P<0.05);低中危组D-二聚体水平(286±67)μg/L,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为(426±79)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抗凝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为(412±58)μg/L,抗凝治疗后(221±49)μg/L,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阳性率及D-二聚体水平随房颤栓塞风险增高而增加,随抗凝治疗后栓塞风险降低而降低,初步明确微栓子监测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协助评估房颤患者栓塞风险。
徐云董珍珍蒋丽娇张岑溪董国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栓子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