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春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26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氧化亚铁硫杆...
  • 8篇硫杆菌
  • 6篇污泥
  • 5篇嗜酸性氧化亚...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生物合成
  • 4篇生物沥浸
  • 4篇矿相
  • 4篇垃圾
  • 4篇FE
  • 3篇堆肥
  • 3篇生物成因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废水
  • 2篇氮损失
  • 2篇氧化率
  • 2篇有机物
  • 2篇渗滤

机构

  • 32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无锡新利环保...

作者

  • 32篇崔春红
  • 28篇周立祥
  • 10篇刘奋武
  • 7篇梁剑茹
  • 4篇高诗颖
  • 4篇占新华
  • 4篇卜玉山
  • 4篇宋永伟
  • 3篇王鹤茹
  • 3篇王敏
  • 3篇毕文龙
  • 2篇郑翔翔
  • 2篇方迪
  • 2篇卢燕宇
  • 2篇侯庆杰
  • 2篇任云
  • 1篇孙进
  • 1篇王振宇
  • 1篇戴媛媛
  • 1篇李飞

传媒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环境科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湖南生态科学...
  • 1篇首届中国植物...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与pH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酸性环境中溶解行为及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探析施氏矿物在不同温度、pH下的溶解行为,对其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重金属去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在0.16mol·L-1FeSO4·7H2O,初始pH为2.5的酸性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施氏矿物.考察了15℃与30℃,pH为2.0$6.0环境条件下矿物的溶解行为,及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酸性体系Cu2+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4h反应,施氏矿物合成体系pH从原始2.50降低至2.18,体系Fe2+氧化完全,27.3%的铁离子参与矿物的合成,矿物分子式可表示为Fe8O8(OH)4.22(SO4)1.89.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温度为15℃,pH分别为3.2、3.0、2.8、2.6、2.4、2.2与2.0液态体系中振荡72h,矿物溶解率分别为1.92%、3.34%、5.90%、13.09%、28.74%、44.53%与61.46%.在温度为30℃的上述酸度体系中,矿物溶解率在相应时间却达到2.04%、3.98%、8.34%、20.53%、43.50%、96.74%与99.92%.在pH≥3.5的不同温度液态体系中该矿物无溶解迹象.在15℃,pH为6.0、5.0、4.5、4.0与3.5,Cu2+浓度为40mg·g-1的液态体系中,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量为(50.9±2.2)、(47.3±13.3)、(40.5±4.7)、(31.1±5.0)及(16.9±6.5)mg·g-1.体系酸度一定,施氏矿物在15℃与30℃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ACMD重金属去除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刘奋武卜玉山田国举崔春红周立祥
关键词:温度PH生物成因CU2+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河道水中有机物和氮的净化效率及沿程变化被引量:31
2008年
以野外水平潜流芦苇砾石床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对微污染河道水的长期动态净化特性.2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存在波动、稳定过程.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和脱氮性能与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相关,其中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对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大于对湿地去除有机物的影响.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场所随运行时间沿程推移,启动期主要在湿地前部完成,稳定运行期主要在湿地的前、中部完成.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6.10%-37.83%之间变化.湿地运行期间,沿程水样C/N值基本〉5,碳源供应较充足.潜流湿地启动期TN平均去除率为15.51%,稳定运行期TN平均去除率为8.61%,低于启动期,整个运行期间湿地TN去除率不足40%.潜流湿地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在中部达到动态平衡,TN去除效率最高.稳定运行期间潜流湿地的前、中部耗氧强度最大,后部下层有明显硝化反应发生.潜流湿地对有机物降解、硝化与反硝化反应、TN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试验还初步发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春夏季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对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可能有较大抑制作用,可能是影响脱氮效率提高的一个因素.
杨新萍周立祥戴媛媛崔春红
关键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高锰酸盐指数
酸性硫酸盐环境中菌密度对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促进次生铁矿物形成的现象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的治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了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在酸性硫酸盐环境(9K培养基)中对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矿物产生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矿物合成体系矿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体系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为0.27106~5.40107 cellsmL-1时,溶液中Fe2+需60~12 h氧化完全.培养至60 h,上述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达到10.7%~35.9%.不同接种体系Fe2+同时氧化完全时,沉淀单位质量Fe而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例如,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分别为1.35106、2.70106、8.10106和1.62107 cellsmL-1的处理在Fe2+同时完全氧化时刻,Fe沉淀率分别为17.6%、20.0%、24.1% 和26.5%,且沉淀1 g Fe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分别为2.04、2.10、2.17与2.27 g.结晶度较差的施氏矿物是次生铁矿物合成初期产生的唯一矿相,Fe2+完全氧化时,矿物相为施氏矿物与结晶度好的黄铁矾矿物的混合物.
刘奋武王敏卜玉山崔春红梁剑茹周立祥
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接种密度矿相
温度对嗜酸性硫杆菌活性和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氧化亚铁的活性及对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SO4-H2O-A.ferrooxidans休止细胞体系中,低温明显抑制了A.ferrooxidans菌的氧化活性.培养5 d后,10℃和28℃体系中Fe2+氧化率分别为11.81%和100%.当温度从10℃(培养7 d)调至28℃后,Fe2+氧化率在1 d内就迅速上升到95.10%.Fe2+最高氧化速率依次为:10℃(培养7 d)+28℃(2.25 h-1)>28℃(1.42 h-1)>10℃(0.81 h-1).次生铁矿物XRD图谱表明,在9K培养基中,10℃条件下较低的Fe3+供应速率更有利于无定型施威特曼石的形成.而在28℃条件下,施威特曼石优先于黄铁矾生成,且随着时间延长黄铁矾结晶度愈来愈高.通过XRD图谱和SEM微形貌特征判断,28℃下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主要为施威特曼石和黄钾铁矾的混合物.
宋永伟赵博文霍敏波崔春红周立祥
关键词:温度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
预酸化下营养剂添加量对生物沥浸处理洗毛废水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洗毛废水是洗毛生产工艺排出的兼具高COD、高悬浮固体浓度、高色度、难固液分离等典型特征,且对环境存在潜在污染的一类工业废水。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预酸化条件下,生物沥浸技术对洗毛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洗毛废水经预酸化至p H 5.5、营养剂浓度≥4 g/L、回流比例为1∶1的情况下,3个批次实验内复合菌群生物沥浸过程稳定,洗毛废水能够很好地完成生物沥浸过程。反应结束后体系p H稳定在3.0左右,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色度由原来的1 875倍降到20倍,沉淀中油脂去除率高于65%,且比阻降低至原来的0.2%~0.3%。而在对照处理中,体系p H值稳定在8.0左右,COD去除率小于10%,油脂去除率不足10%,洗毛废水比阻仅降低20%。因此,采用预酸化及生物沥浸作用有利于洗毛废水酸化处理的连续运行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侯庆杰王振宇梁剑茹崔春红周立祥
关键词:洗毛废水生物沥浸复合菌群预酸化
蓝藻好氧堆肥及其氮素损失控制的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选取锯木屑和药渣作为调理剂并分别添加酸化沸石、过磷酸钙和氢氧化镁与磷酸的混合液作为氮素固定剂或损失抑制剂,研究了蓝藻堆肥的效果.结果表明,V(蓝藻)∶V(锯木屑)∶V(药渣)=1∶1∶1时极易发酵.添加氮素固定剂在堆肥前期能促进发酵,特别是添加过磷酸钙的处理最高温度达66.8℃.固定剂的添加能促进物料的降解,尤其添加过磷酸钙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各氮素固定剂在蓝藻堆肥过程中都起到了抑制氮素损失的作用,其中过磷酸钙和Mg(OH)2与H3PO4混合液对氮素的固定率达50%以上,且对氨氮的固定效果较好.堆肥结束后,添加过磷酸钙和Mg(OH)2与H3PO4混合液的两处理氨氮比堆肥起初分别增加23.52%和28.06%,P素分别增加了67.56%和36%.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堆肥物料中N、P、K含量均明显升高,C/N比显著下降,发芽指数增加到75%以上,而且添加氮素固定剂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可见采用高温堆肥和氮素固定技术可有效实现蓝藻的资源化利用.
任云崔春红刘奋武占新华周立祥
关键词:蓝藻堆肥氮损失固定剂
江苏省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江苏省21家代表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污泥中含有7~16种PAH化合物,都是以2(或3)个苯环的化合物为主,而难降解4~6个苯环的化合物所占质量分数均较低.但污水来源及其处理方式、污泥处理方法等均影响着污泥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消化可明显降低污泥中PAHs的含量.污泥中∑PAHs总量在11.68~169.91 mg.kg-1,各污泥间含量差异显著;具有致癌性的PAHs含量在1.17~41.03 mg.kg-1,平均值为6.59mg.kg-1;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的PAHs含量在4.07~59.06 mg.kg-1之间.其中萘是江苏城市污泥中均含有的PAHs化合物,而对于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其含量相对较低,在污泥中含量一般在0~2.20 mg.kg-1,平均含量为0.15mg.kg-1,远低于我国农用污泥控制标准的3.0 mg.kg-1.
张雪英周立祥崔春红郑翔翔
关键词:城市污泥多环芳烃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污泥消化
水溶性有机物在水旱轮作土壤剖面中的分馏现象被引量:4
2004年
水溶性有机物 (DOM )是有机物质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陆地生态系统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证明了DOM在土壤剖面迁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分馏”现象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对照、施化肥和施污泥处理土壤DOM的浓度分别由 1 4 5 8、1 1 7 7和 1 1 4 8mg·kg-1 降到 2 1 5 7、2 3 2 3和 1 3 78mg·kg-1 ;不施肥和施化肥处理的土壤DOM随着深度的增加 ,极性物质所占的比例分别由 1 9 0 1 %和 1 8 4 7%增至 34 97%与 4 4 37% ,呈上升趋势 ,而非极性组分所占比例相应降低 ;施污泥处理则出现相反的规律 ,极性组分由 36 96 %降到 1 7 0 7% ,非极性组分由 6 3 0 4 %增为82 93% .土壤DOM的生物降解率由上到下对照和施化肥处理分别由 2 4 38%和 2 4 0 0 %增大到 5 4 74 %和 5 3 81 % ,而施污泥处理的变化规律则相反 ,由 5 3 1 9%降到 30 75 % .DOM的生物降解率与DOM中极性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
占新华崔春红卢燕宇周立祥
关键词:水旱轮作亲水性生物降解
生物制备β-Fe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Cr(Ⅵ)不同于Cr(Ⅲ),它具有明显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且在水体和土壤中迁移性强,因此,将Cr(Ⅵ)还原为Cr(Ⅲ)继而以Cr(OH)3沉淀形式去除,是治理Cr(Ⅵ)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备β-Fe 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物合成的β-Fe OOH存在条件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大幅提高,是没有β-Fe OOH对照处理的4.35倍.β-Fe OOH存在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受p H、β-Fe OOH浓度和酒石酸浓度的影响.在p H 2.0~5.0实验范围内,p H越低,还原率越高.当p H=5.0时,Cr(Ⅵ)还原率只有45%,p H=2.0时,Cr(Ⅵ)还原率可达到90%.β-Fe OOH浓度为0.6 g·L-1时,Cr(Ⅵ)还原率达到最高.酒石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Ⅵ)的光催化还原.在β-Fe OOH浓度为0.6 g·L-1,酒石酸浓度为200μmol·L-1,溶液p H=2.0的最佳条件下,溶液中Cr(Ⅵ)可在80min内100%光催化还原成Cr(Ⅲ).本研究为生物制备β-Fe OOH的应用和Cr(Ⅵ)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张鸣徐峙晖崔春红周立祥
关键词:生物合成光催化还原酒石酸
不同初始Fe(Ⅱ)浓度对施威特曼石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施威特曼石(schwertmannite)已被证实是一种具特异性能的重(类)金属吸附新材料,生物方法合成的施威特曼石由于具备较好的表面吸附性能而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接种有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的FeSO4-H2O矿物合成体系,研究了不同初始Fe2+浓度对Fe生物转化成施威特曼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Ⅱ)浓度(FeSO4.7H2O配制)设计为20、40、80和160 mmol/L,接种A.ferrooxidans菌密度达到6.0×107个/mL时,本实验条件下矿物重量y(g)与初始Fe2+浓度x(mmol/L)的关系为y(g)=0.036 67+0.008 520x-8.602.10-6x2;溶液TFe沉淀率y(%)与初始Fe2+浓度x(mmol/L)的关系为y(%)=39.68-0.221 0x+6.653.10-4x2。反应后期溶液中大量残留Fe3+在满足饱和指数SI>0的条件下不能析出矿物沉淀,进一步分析表明,Fe3+水解形成施威特曼石的可能机制是利用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氧化Fe2+释放的能量才得以实现,当Fe2+完全氧化不再供应能量时,Fe生物转化成施威特曼石的反应也达到了最大限度。
梁剑茹柏双友崔春红
关键词:生物合成转化率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