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凋亡
  • 1篇牙周
  • 1篇牙周膜
  • 1篇牙周膜成纤维
  • 1篇牙周膜成纤维...
  • 1篇咬肌
  • 1篇增殖
  • 1篇入路
  • 1篇腮腺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神经痛
  • 1篇前缘
  • 1篇鞘膜
  • 1篇鞘膜内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治疗
  • 1篇钛网
  • 1篇颌骨
  • 1篇颏神经

机构

  • 4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4篇李凤霞
  • 4篇王俊
  • 2篇邹晶
  • 1篇吕飞飞
  • 1篇王高丽
  • 1篇胡榕
  • 1篇夏欣
  • 1篇王金雨
  • 1篇李巧梅
  • 1篇周小龙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CN3调控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CN3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s)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c DNA.3.1-CCN3并转染人PDLFs过表达CCN3,转染CCN3 si RNA,抑制其表达量。转染Fra-1 si RNA到抑制CCN3的PDLFs,同时抑制CCN3和Fra-1的表达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CCN3、Fra-1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CCN3、Fra-1和Bcl-2蛋白表达量。MTT和Brd U实验分别检测PDLFs的生长活力和增殖能力。试剂盒方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染pc DNA.3.1-CCN3的实验中,CCN3 m RNA(P<0.05)和蛋白(P<0.05)表达量显著上升。转染CCN3 si RNA的实验中,CCN3 m RNA(P<0.05)和蛋白(P<0.05)表达量显著下降。CCN3表达量被抑制后,PDLFs的增殖能力(P<0.05)和生长活力(P<0.05)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P<0.05)和Bcl-2蛋白表达量(P<0.05)分别降低和升高。然而,CCN3过表达时作用相反。CCN3过表达或抑制可分别显著降低(P<0.05)或促进(P<0.01)Fra-1的表达量。另外,同时抑制CCN3和Fra-1,可促进PDLFs的凋亡(P<0.01)且抑制其增殖能力(P<0.05)。结论:抑制CCN3可通过上调Fra-1的表达,促进PDLFs的增殖能力并抑制其凋亡。
李凤霞王俊马玉云
关键词: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颏神经鞘膜内阿霉素注射组(A组)和下牙槽神经鞘膜内阿霉素注射组(B组)。对两组手术效果及治疗1年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及满意度、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明显优于B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患者行阿霉素颏神经鞘膜内注射,可以明显控制疼痛,手术难度低、安全、经济实用。
王俊李凤霞夏欣郝兰清邹晶吕飞飞王金雨
钛网塑形固定在1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正>目的:探讨一种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钛网塑形固定进行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面型、咬合关系及张口度。结果:14例创口一期愈合,追踪观察9例患者1-3年均面型...
王俊李凤霞胡榕吴昌军狄勇
关键词: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钛网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方法。方法:37例43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19侧耳前切口穿腮腺入路复位固定骨折;B组:21例24侧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绕下颌角皮肤切口,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组术后第2 d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涎瘘发生情况及术后1月下颌运动时关节局部牵拉不适感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T三维重建骨折断端对位及术后1月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前缘、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术野,直视下保护面神经、复位固定骨折,不需分离腮腺,发生涎瘘和面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并能用于下颌支粉碎性骨折等较为复杂的骨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路径之一。
王俊王高丽李凤霞郝兰清周小龙和王刚邹晶李巧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