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性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卒中
  • 2篇西医
  • 2篇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对照治疗观察
  • 1篇眩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广东省普宁市...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8篇刘国江
  • 7篇吴学良
  • 6篇陈文鑫
  • 4篇陈汉杰
  • 3篇陈勋
  • 3篇黄妙珊
  • 2篇方洪明
  • 2篇邹社昌
  • 1篇王成林
  • 1篇邓远飞
  • 1篇况时祥
  • 1篇余文钦
  • 1篇陈丹杰
  • 1篇向先俊
  • 1篇李鑫

传媒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月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洛他唑组加用西洛他唑治疗,氯吡格雷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第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药前、用药第3天及用药第8天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3天,氯吡格雷组血小板CD62P、PAC-1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P<0.05);用药前及用药第8天两组患者血小板CD62P、PA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均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氯吡格雷较西洛他唑起效快。
吴学良刘国江陈文鑫黄妙珊陈汉杰
关键词:脑梗死西洛他唑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疗效比较研究
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研究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行性。方法我院神经内科收治80例72 h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降压、降糖、调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但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2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片(0.1g/粒),每日3次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3 d、7 d、14 d、28 d、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90 d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常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可以肯定。
吴学良刘特炯陈勋陈汉杰陈丹杰余文钦郑宋华刘国江
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青年患者为观察组,480例中老年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核磁共振(MRI)和血管学评估及转归判断。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病灶分布、血管狭窄分布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高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室间隔缺损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冠区、基底节区病灶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叶、丘脑、脑干、小脑、胼胝体及其他多发病灶分布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多发血管狭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残疾、复发、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不同,病灶分布有差异,血管狭窄病变趋于一致,青年患者预后较好。
刘国江陈文鑫吴学良李鉴洲李鑫
关键词:脑卒中青年中老年
CTA斑点征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CTA斑点征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均在发病6 h内进行颅脑CT及CTA检查,发病24h后复查CT。比较CTA斑点征阳性患者和CTA斑点征阴性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血肿扩大情况,并分析CTA斑点征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颅脑CTA原始图像斑点征阳性20例(27.8%),斑点征阴性52例(72.2%)。CTA斑点征阳性患者和CTA斑点征阴性患者性别、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年龄及首次CT检查时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血肿扩大率为29.1%,其中14例血肿扩大发生在6 h内、7例血肿扩大发生在6~24 h;21例血肿扩大患者中18例出现病情加重,其中2例在24 h内死亡。CTA斑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94.1%,诊断准确率为90.3%。结论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而CTA斑点征可有效预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
陈文鑫吴学良陈汉杰邹社昌张丹霓刘国江黄妙珊
关键词:血肿扩大
黑质FA值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黑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特点。方法对PD患者单侧症状组10例,PD双侧症状组20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描绘并测量黑质头部(SNr)、黑质体部(SNm)、黑质尾部(SNc)各感兴趣区(ROI)的FA值。结果 PD单侧症状组黑质体部(0.363±0.036,0.371±0.035)、尾部(0.454±0.027,0.464±0.038)FA值和PD双侧症状组黑质头部(0.380±0.031)、体部(0.352±0.031)、尾部(0.431±0.033)FA值均较对照组(0.440±0.047,0.384±0.033,0.481±0.042)明显降低(P<0.05)。结论黑质FA值下降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陈文鑫邓远飞吴学良邹社昌张丹霓刘国江黄妙珊王成林向先俊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弥散张量成像FA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倍他司汀口服液及Brandt-Daroot训练,治疗组加用天麻素静脉滴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BPPV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及治愈率。
刘国江吴学良陈勋张旭萍陈文鑫方洪明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君臣佐使思想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探讨君臣佐使思想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君臣佐使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丰富与发展,这一理论不断完善,为中医药治疗临床疾病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预防治疗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中西医结合,以中医理论指导西医应用,结合中医方剂君臣佐使处方法则,能最大程度发挥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作用。
刘国江况时祥
关键词:君臣佐使卒中预防中西医结合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NIHSS和ADL评分,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7天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提高,而观察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NIHSS评分及ADL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可明显改善急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保护神经细胞,改善侧支循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刘国江吴学良陈勋陈汉杰陈文鑫方洪明张旭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人尿激肽原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