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艳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肺
  • 5篇心肺复苏
  • 3篇心肺复苏后
  • 3篇骤停
  • 2篇心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 2篇小鼠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颤动
  • 1篇心跳
  • 1篇心跳骤停
  • 1篇心型
  • 1篇心型脂肪酸结...
  • 1篇药物性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神经细胞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篇宋凤卿
  • 5篇陈蒙华
  • 5篇左艳芳
  • 2篇李诺
  • 1篇谢露
  • 1篇卓小军

传媒

  • 3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合氯醛或戊巴比妥钠麻醉对小鼠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宋凤卿左艳芳李诺甘伟妮卓小军谢露陈蒙华
心室颤动小鼠心肺复苏后情绪改变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心室颤动小鼠心肺复苏后情绪变化。方法:1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进行分为复苏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复苏组小鼠进行诱导室颤(CA)/心肺复苏(CPR)实验,对照组小鼠不经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两组小鼠在复苏术前、术后1 d、2 d、3 d、7 d进行旷场试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小鼠在旷场试验箱的总行程、站立次数和中央区活动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苏组小鼠在旷场试验中的总行程、站立次数和中央区时间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心室颤动小鼠在心肺复苏后出现抑郁和焦虑样情绪变化。
李诺宋凤卿左艳芳陈蒙华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情绪
WIN55,212-2在心肺复苏后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WIN55,212-2药物性低温在心肺复苏后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经食道直流电刺激建立心脏骤停模型。成功诱导后5 min行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大鼠存活30 min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10/组): WIN55,212-2组(W组, WIN55,212-2,1 mg/(kg· h)、常温对照组:等体积的5%DMSO+37℃(NT组)、 WIN55,212-2+37℃组(W+NT组, WIN55,212-2,1 mg/(kg· h);用药时间维持4 h后, WIN55,212-2组复温2 h达37℃,观察ROSC后3组大鼠72h内的存活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相同方法再次建立上述3组动物模型,分别于24 h、48 h、72 h在各组中随机选取5只大鼠,通过 HE 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通过TUMEL法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W组大鼠的体温在4 h内逐渐由37℃降到34℃。 W组大鼠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W+NT组及NT组( P=0.02)。 W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较W+NT组和NT组明显改善( P<0.05)。 W组大鼠神经细胞病理损伤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较其余两组少。 W+NT组大鼠的病理损伤及凋亡情况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WIN55,212-2在心肺复苏后诱导大鼠低温,延长存活时间,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其作用可能与WIN55,212-2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左艳芳宋凤卿陈蒙华甘伟妮
关键词:心肺复苏凋亡
两种小鼠心脏骤停模型方法的建立和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经食道心室起搏及经静脉注射氯化钾建立小鼠心脏骤停模型的疗效,为深入开展心肺复苏研究提供模型基础。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10):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致心脏骤停组(起搏组)和经静脉注射氯化钾组(氯化钾组),起搏组为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模型,刺激4 min时开始行常规心肺复苏。氯化钾组则通过静脉注射氯化钾建立小鼠心脏骤停模型,5 min时开始行常规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小鼠连续监测心电和血压60 min,观察血压、心率学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小鼠全部诱发心脏骤停成功,两组小鼠自主循环恢复率相当(9/10,8/10,P>0.05)。氯化钾组小鼠的生存时间长于起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食道起搏与经静脉注射氯化钾均可建立小鼠心脏骤停模型。但氯化钾组小鼠心脏骤停时间长于起搏组,而生存时间也长于起搏组,推测氯化钾具有保护作用而不适合进一步干预实验研究。经食道快速起搏致心脏骤停模型更适合后续实验研究。
左艳芳宋凤卿甘伟妮陈蒙华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氯化钾小鼠
心肺复苏后早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经食道快速起搏心室诱发室颤、建立心脏骤停模型,起搏开始后5 min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按压1min时经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情况,10 min无效则放弃复苏。分为假手术组、复苏失败组、复苏后0.5 h、1 h、2 h、4 h组,各组5只。各时间点检测大鼠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结果:各组大鼠基础状态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复苏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复苏后0.5 h组大鼠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4 h组再次升高。结论:大鼠在心肺复苏后早期脂肪酸结合蛋白升高,且呈双峰趋势,其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甘伟妮宋凤卿左艳芳陈蒙华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