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髋关节
  • 2篇骨头
  • 1篇入路
  • 1篇盆骨
  • 1篇前外
  • 1篇前外侧入路
  • 1篇全髋
  • 1篇全髋关节
  • 1篇全髋关节置换
  • 1篇人工肱骨头
  • 1篇人工肱骨头置...
  • 1篇撞击综合征
  • 1篇肱骨
  • 1篇肱骨近端
  • 1篇肱骨近端骨折
  • 1篇肱骨头
  • 1篇肱骨头置换

机构

  • 5篇广东省普宁市...

作者

  • 5篇李振宇
  • 3篇陈凯宁
  • 2篇陈志云
  • 1篇陈海波
  • 1篇陈晓明
  • 1篇陈嘉欣
  • 1篇方浩伟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43例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15例,行人工肱骨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开始活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达86.7%,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李振宇叶少腾陈晓明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SIS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的方式分为A组(n=21)和B组(n=19)。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峰撞击实验、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EER试验、痛弧征均为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肩峰撞击实验阳性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CL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组UCLA评分均高于B组UCL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后肩关节恢复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财源陈凯宁李振宇陈志云
关键词:关节镜肩峰成形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探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抽取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5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30例行内外联合固定,对照组28例行常规内固定。随访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优良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1%,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经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安全、快速、有效地特点。
李振宇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
髋关节外侧人路在Pipki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侧入路在Pipki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5月至2008年1月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治疗的13例Pipkin骨折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9~59岁,平均34.5岁。Pipkin分型:I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2例。股骨头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髋臼骨折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从骨折愈合情况、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以及Thompson—Epstein评分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8.5个月(13~105个月)随访。X线片及CT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随访期间无感染、内固定失效、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Ⅲ型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属于头下型,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30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Ⅳ型骨折患者由于关节面软骨碎块多且小而无法固定,术中予清除,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控制症状。Brooker异位骨化分级:I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Thompson—Epstein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结论髋关节外侧人路可充分显露、固定髋臼后壁骨折及股骨头骨折,且疗效满意,是治疗Pipkin骨折的较理想入路。
叶少腾陈凯宁陈嘉欣陈海波张金旋李振宇
关键词:髋脱位股骨头骨钉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与比较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直接前侧入路)和B组(前外侧入路),各38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颈干角、前倾角、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疼痛程度,以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3个月,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278、4.828,P=0.021、0.028);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56,P=0.30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颈干角、前倾角、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和1周的前倾角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4 d,A组的疼痛程度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疗效优于前外侧入路,因此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方浩伟陈凯宁李振宇陈志云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