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感染科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加强解毒作用,减少血浆的使用量,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 张蔼玲肖爱慈朱兴华李永生杜春荔丘宝珍陈璐李颖玉
-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浆置换血液灌流
-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1例重症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入院后,除给予镇静、抗惊厥、洗胃、利尿、导泻、营养神经、支持等常规治疗外,并给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脉搏、血清酶学变化。结果11例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死亡1例,1例临床症状好转后自动出院,其余9例患者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
- 李永生罗伟文肖爱慈梁丽李利映
-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毒毒鼠强
- 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 2012年
- 目的对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于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置管(带涤纶套),并且长期留置,观察患者置管后3个月内有无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同时计算置管后3个月内的初级通畅率。将患者分为A(通畅)、B(不通畅)两组,并记录置管时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检测结果与血液学、生化学等检测指标。待达到干体重同时行规律透析后,记录两组患者3次透析时的血流量、超滤量、管路静脉压和CVP;对比组间差异,找出影响导管初级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置管后3个月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9例(B组),出现时间最早为置管后第17天,最晚为第89天;余下的41例患者(A组)置管后3个月内均血流通畅,导管初级通畅率为82%。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l相对于B组,A组患者Hct、Hb较低,APTT、透析前的CVP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b、LDL—C、TG、TC、PT、Ph、透析后的CVP、超滤量、管路静脉压、血压、透析中的血流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后3个月内出现功能不良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过高的Hct、Hb与过低的APTT、透析前CVP。
- 李永生张霭玲朱兴华
- 关键词:中心静脉长期导管血液净化
- 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慢性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30例正常人群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对MHD组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血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进行测定和评估营养状况,然后进行比较统计。结果MHD组患者中AS发生率为51.1%(P<0,01),且斑块多发率高达65.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将MHD患者分为AS组和无AS组(N-AS组),AS组白蛋白显著低于N-AS组(P<0.05),而CRP和IL-6则显著高于N-AS组(P<0.05)。结论MHD患者有较高的AS发生率,慢性炎症、营养不良可能与AS密切相关。
- 李永生罗伟文张旋英何春戈
-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营养不良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感染及危险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6月间因感染住院的62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疗程、心胸比例及营养情况等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例血透患者共发生了72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51.4%)和血管通路(16.7%)。病原学检查检出革兰阳性菌15例次,革兰阴性菌4例次,真菌8倒次,混合感染10例次。患者平均Hb和Alb分别为72.5g/L和32.8g/L。抗感染平均疗程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6d和26d。肺部和多部位感染患者中心胸比例>0.5者较多,肠道和肺部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的比例较高。结论血透患者感染菌种主要是革兰阳性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低血红蛋白水平及较差的营养状况可能加重了血透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状况。
- 李永生罗伟文石佳泉肖爱慈李利映
- 关键词: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