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延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神经鞘瘤
  • 2篇气管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大样本
  • 1篇大样本研究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1篇嘉兴市第一医...
  • 3篇嘉兴学院

作者

  • 12篇王延春
  • 6篇方春
  • 5篇王立章
  • 4篇孙延豹
  • 3篇王土兴
  • 2篇杨其根
  • 2篇丁健
  • 2篇杨晓锋
  • 2篇杨晓峰
  • 2篇吴燕萍
  • 1篇张伟强
  • 1篇吴金兴
  • 1篇祝则峰
  • 1篇陈成
  • 1篇任红娜
  • 1篇陆宁
  • 1篇俞方荣
  • 1篇王佳
  • 1篇韩俊
  • 1篇张灵飞

传媒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门腔间隙及C/RL-r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动态增强CT对门腔间隙(PCS)及改良肝尾-右叶比值(C/RL-r)的影像学表现临床价值。方法对453例采用多层螺旋动态增强CT进行检查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测量出各个患者的门腔间隙(PCS),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改良肝尾-右叶比值(C/RL-r)的相关情况,探究门腔间隙增宽诊断肝硬化的意义。结果C/RL-r≥0.9的患者PCS上段宽度、PCS下段宽度、长度与门腔淋巴结PCN短径C/RL-r<0.9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并且C/RL-r≥0.9的患者PCS下段肝组织出现情况与PCN出现情况与C/RL-r<0.9的患者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门腔间隙内结构的分布中,C/RL-r≥0.9的患者PCN上段出现的患者为128例,C/RL-r<0.9的患者PCN上段出现的患者为299例,为两组最多,PCS上段对于肝硬化患者诊断的特异性为87.1%,敏感性为68.3%,准确度为77.2%,而PCS下段对于肝硬化患者诊断的特异性为76.9%,敏感性为73.4%,准确度为75.6%。结论改良肝尾-右叶比值大于0.9的患者门腔间隙宽度与其比值呈正相关性,患者肝萎缩牵引会导致门腔间隙淋巴结增宽,对患者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陈成方春杨其根王延春
关键词:肝硬化门腔间隙
对比剂分次团注在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对比剂分次团注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CT门静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 mg I/m L)。A组20例,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式,对比剂用量为100 m L,注射流率4 m L/s。B组22例,采用对比剂分次团注方式,第1期注入对比剂60 m L,注射流率4 m L/s,20 m L生理盐水以同流率冲管,延迟10 s后再次以4 m L/s流率注入40 m L对比剂,再用20 m L生理盐水同速冲管。根据原始图像和后处理图像评价门静脉系统图像质量和测量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实质的CT值。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门静脉-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Kappa检验评价主管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B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差值均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3.523,P〈0.01);肝实质和肠系膜上静脉CT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常规注射方式组为(3.60±0.82)分,分次团注组为(4.77±0.81)分,B组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位评价医师结论一致性好。结论对比剂分次团注技术在相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能显著提高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CT成像质量。
王延春祝则峰吴燕萍黄益隽董雪张灵飞
关键词:门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对比剂
脂肪肝MRI同反相位定量测量与CT值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脂肪肝MRI同反相位定量测量与CT值相关性,并评价MRI同反相位定量测量判断脂肪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临床疑诊脂肪肝而行CT、MRI检查病例,测量相应的CT值及同反相位上的MR信号,计算3个CT值比及4个信号指数。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3个CT值比与4个信号指数间的相关性,并以CT值肝/脾≤1作为脂肪肝标准,计算不同阈值下信号指数判断脂肪肝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各CT值比与各信号指数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0.823~-0.917),其中以CT值肝/脾与信号指数1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917,P=0.000)。以CT值肝/脾≤1作为脂肪肝标准,判断脂肪肝时,信号指数1、信号指数4均以阈值≥0.1最佳,准确性分别为86.05%和89.53%。结论:CT值肝/脾与MRI同反相位定量测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都能作为脂肪肝定量评价的手段,并且能互为补充。以信号指数1或信号指数4≥0.1的标准诊断脂肪肝是合适的。
方春王立章王延春杨晓锋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
胸腹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纤维的组织和器官,好发部位依次为头颈(44.8%)、肢体(32.6%)、纵隔(9.2%),躯干和剩余混杂部位如胸腔或腹膜后8.5%,胃0.5%-1.2%[1],胸壁、胃肠、肝、肾上腺等部位少见,术前误诊率高。现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病理和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任红娜张伟强王立章王延春陆宁
关键词:神经鞘瘤CT表现胸腹部神经纤维好发部位误诊率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诊断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肾上腺神经鞘瘤少见。本文分析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肿瘤直径为3.0-6.4 cm,平均(4.5±1.3)cm,边界均清楚锐利。肿瘤平扫密度均与肾脏密度相仿或稍低,平均CT值为(32±7)HU,3例密度均匀,3例内部片状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6例肿瘤均轻、中度强化,并呈缓慢逐渐强化模式。动脉期呈轻度均匀或絮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增加,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平均增加(13±2)HU、(18±4)HU及(23±4)HU。1例肿瘤内部见无强化的斑片状囊变区。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CT表现为相对均质的肿块,增强扫描后的轻中度强化及逐渐缓慢强化模式可能是肾上腺神经鞘瘤特征性的CT征象。
方春王立章孙延豹杨晓锋王延春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神经鞘瘤
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的原因与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3例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造影导管与冠状动脉不同轴是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原因,影像学表现为造影导管“w”变形、导管呈现“掘地”样运动及导管作用于动脉壁形成“凸角”征,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真假腔间出现透亮的线样内膜片影,并随假腔向血管远端推进,呈“吹腊肠样气球”征结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时,应密切注意导管的位置和形态,仔细观察、分析造影后的影像学表现,避免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
王延春丁健王土兴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像学诊断
压痛点标记在细微肋骨骨折MSCT检查中的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胸廓压痛点放置标记在肋骨细微骨折MS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临床怀疑外伤性肋骨骨折而X线平片诊断阴性的患者行胸部CT平扫,扫描前对压痛点进行标记。扫描后将CT图像处理成包含标记和无标记图像各一份,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同时记录诊断耗时。以两名副主任医师共同确认是否骨折作为标准,比较有、无标记时两名医师诊断符合率、诊断结论的一致性及诊断耗时的差异。结果两名医师在有标记时的诊断符合率(92.22%、94.44%)均高于无标记时(65.56%、63.33%)(2值分别为4.316、5.876,P值均<0.05),尤其是对于无错位骨折。有压痛点标记时两名医师作出每例正确诊断的耗时为(167.66±98.37)s、(140.83±47.43)s,明显低于无压痛点标记时(323.21±154.8)s、(288.88±93.33)s,(t值分别为4.576、8.913,P值均<0.01);有标记时两名医师的诊断结论一致性(Kappa值为0.949)高于无标记时(Kappa值为0.583)。结论压痛点放置标记物能明显提高细微肋骨骨折的MSCT诊断准确率和诊断效率,且不同医师间诊断结论的一致性得到显著提高。
王延春方春杨晓峰孙延豹王佳吴燕萍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肋骨骨折压痛点标记物
气管旁气囊肿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64排螺旋CT大样本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分析气管旁气囊肿(Paratracheal air cyst,PTAC)在64排螺旋CT上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我院行64排胸部螺旋CT平扫的患者5 005例,回顾性分析是否有PTAC及其形态特征。结果:432例显示有PTAC,总的发生率为8.63%。其中男性发生率为8.76%(245/2 797),女性发生率为8.47%(187/2 208),男女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132,P=0.717)。404例(93.52%)为单个气囊肿,23例(5.32%)有2个气囊肿,5例(1.16%)有3个气囊肿,共465个气囊肿。所有气囊肿均紧邻气管,与气管间距均在3 mm以内。气囊肿大小为1 mm×1 mm^37 mm×49 mm,平均长径(5.6±5.2)mm,平均短径(3.6±3.6)mm。与气管相通者253个(54.41%),内部有分隔者164个(35.27%)。气囊肿中心位于C7~T4椎体水平,其中86.67%位于T1~T2椎体水平。96.35%的气囊肿中心毗邻气管6~8点的位置。有气囊肿者的右上胸膜增厚及右上肺纤维灶出现率较无气囊肿者出现率稍高(42.36%、44.44%vs 38.12%、40.04%),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PTAC相当常见,单发为主,大部分位于T1~T2椎体水平并紧邻气管的6~8点位置,半数以上可见细小孔道与气管相连通,部分气囊肿内可见分隔,与局部胸膜增厚、肺内纤维灶关系不大。
方春王立章孙延豹王延春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大咯血是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肺部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日益成为临床治疗大咯血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支气管动脉开口变异、非支气管动脉异常供血是BAE失败的两大原因。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率越来越高,BAE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mphy bronchial angiography,BA-CTA)成为保证手术疗效,防止术后大咯血复发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BA-CTA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运用及效果。
韩俊丁健杨晓峰王延春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责任血管
64层螺旋CT与DSA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 探讨并对比64层螺旋CT (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检测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64层螺旋CT和DSA检查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各阶段狭窄病变的检测情况.结果 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经过与DSA对照,MS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各段病变数、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数与DSA相近.结论 64层螺旋CT与DSA在诊断冠状动脉各段病变及狭窄程度上准确度相似,具有一致性.64层CT在冠脉狭窄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吴金兴王土兴杨其根王延春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DSA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