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水体氮磷浓度动态变化被引量:12
- 2014年
-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于施肥活动的影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明显上升,但在成熟收获期则趋于下降.沟渠径流水与井水总氮在监测期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8和12.0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15和0.16mg/L.井水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沟渠径流水的浓度,但总磷浓度则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对水体总氮浓度的贡献率高达67%~89%.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半以上(55%)的井水样品中硝态氮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mg/L).流域内下部(末端)集中分布着较多水田的子集水区的径流氮素浓度比水田零星分布的子集水区更低,这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对流域氮素的迁移和净化有重要影响.
- 刘园园史书木志坚吴波贾彤辉倪九派谢德体
-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体氮磷
- 三峡库区不同稻田分布格局下农业小流域径流磷排放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于2012年3月21日—2013年3月20日期间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磷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两集水域气候地理条件相似,农耕方式相同,单位面积施肥量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集水域A)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而另一个(集水域B)稻田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显示,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总磷平均浓度都相应地高于集水域B。同样,前者的径流产流量(1431 m3·hm^(-2)·a-1)也显著高于后者(840 m3·hm^(-2)·a-1),因而前者径流总磷的年输出通量(210 g·hm^(-2)·a-1)远大于后者(72 g·hm^(-2)·a-1)。按季节计算,两集水域水稻/玉米季总磷浓度皆高于榨菜季,集水域A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147 g·hm^(-2)·a-1)是榨菜季(63 g·hm^(-2)·a-1)的1.9倍,集水域B在水稻/玉米季的径流总磷输出通量(58 g·hm^(-2)·a-1)是榨菜季(14 g·hm^(-2)·a-1)的3.6倍。从研究中看,这些差异很有可能是两集水域的土地利用,特别是水稻田布局差异所导致的,因此实现水稻田的合理布局是三峡库区径流磷排放负荷减控的有效措施。
- 罗柏林尚二凤林晓史书刘园园倪九派谢德体木志坚
- 关键词:三峡库区面源污染农业小流域磷
- 生态保育措施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地表氮磷排放负荷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优化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措施,提高库区水土保持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本试验通过对比传统措施(顺坡耕作+玉米/水稻秸秆回收+榨菜菜叶还田)和生态保育措施(横坡等高耕作+水稻/玉米秸秆—榨菜菜叶还田+水旱农桑配置)的氮磷流失动态特征和排放负荷,发现生态保育措施氮磷排放负荷在玉米/水稻季分别降低4.95~5.60kg hm^(-2)和0.09~0.10 kg·hm^(-2),榨菜季分别降低4.58~5.18 kg·hm^(-2)和0.04~0.05 kg·hm^(-2),全年单位面积全氮和全磷排放负荷消减比例分别为69.68%~69.70%和66.67%~70.01%;径流量与土壤氮排放量均受降雨量显著影响,而磷排放量受降雨影响较小;径流量、氮素及磷素累积规律相似,但生态保育措施氮磷累积幅度显著小于传统措施。综上可知,生态保育模式能够有效消减地表氮磷流失,降低土壤氮磷排放负荷。
- 谢德体倪九派张洋史书木志坚
- 关键词:生态保育三峡库区
-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氮磷径流排放及淋溶流失
- 三峡水库的水质与库区及长江下游水环境安全及生态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库区农业土地利用与肥料大量施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被认为是影响库区水质的关键因素。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有较多的发生条件、较广泛的污染物来源和较大的潜在负荷。了解...
- 史书
-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分析
- 文献传递
-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紫色土稻季CO^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解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法于2012年稻季对"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4块试验田CO2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这些试验田自1991年起秸秆不再还田但接受不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R-)、单施氮肥(NR-)、单施磷钾肥(PKR-)和施用氮磷钾肥(FnR-).不同处理下试验田土壤CO2排放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淹水程度呈负相关(p<0.05).R-处理土壤在整个稻季的累积排放量为1 046kg C/hm2;与R-相比,NR-和PKR-的排放量略有降低,FnR-的排放量则增加了18%,表明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单施氮肥或磷钾肥对稻田土壤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则能促进土壤呼吸作用.
- 史书木志坚吴波栾松石孝均郭涛张跃强
- 关键词:施肥CO2排放稻田紫色土
- 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径流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的汇水口径流进行了持续1年的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氮素质量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所选择的两个集水域稻田面积比例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A)的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另一个(记为B)的稻田则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表明两集水域不同作物生长季径流氮素的输出均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60%~81%).对比两个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氮素平均质量浓度都相应地高于B.同样,集水域A的年径流量(1 431 m^3/hm^2)显著高于集水域B(840 m^3/hm^2),因而前者径流总氮的年输出通量(16.1kg/hm^2)远大于后者(5.21kg/hm^2).鉴于两个集水域的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农田耕作管理方式相同,单位土地面积的施肥量以及稻田面积比例也相近,只是稻田空间分布格局迥异,汇水口径流氮素的质量浓度和输出通量的差异显然是由于集水域末端连片分布的人工湿地—稻田比零散分布的稻田对集水域内的径流及随其迁移的氮素有更佳的拦截和净化作用所致.
- 林晓史书木志坚刘园园倪九派谢德体吴波
- 关键词: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稻田
-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土壤氮磷的淋溶被引量:4
- 2016年
- 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填埋吸附法对重庆市涪陵区王家沟小流域内4种不同桑树-作物配置模式下的坡地土壤氮磷淋溶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试验所设置的4个处理分别为横坡农作、横坡农作+三带桑树、横坡农作+四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四边桑树。各处理耕作、施肥措施均保持一致,作物种植制度为玉米-榨菜轮作。结果表明,玉米季各处理土壤总氮(TN)的淋溶量在10.19~11.37 kg·hm^(-2)之间,榨菜季在11.06~12.23 kg·hm^(-2)之间,同一季不同处理间或同一处理不同季间土壤TN的淋溶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对TN年淋溶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3.9%和36.1%,说明NO-3-N是氮素垂直淋失的主要形式。同一处理土壤在榨菜季的NO_3^--N淋溶量均高于玉米季,NH_4^+-N则相反;不同处理土壤总磷(TP)年淋溶量范围为0.19~0.21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桑树配置模式对土壤氮磷淋溶拦截效果的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由本试验中的桑树种植年限较短及根系还不发达所致。
- 尚二凤史书林晓罗柏林王法木志坚倪九派谢德体
- 关键词:三峡库区坡耕地淋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