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永亮

作品数:14 被引量:25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水质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青海湖流域
  • 4篇SWAT模型
  • 3篇土地利用
  • 2篇沙地
  • 2篇沙柳
  • 2篇树干
  • 2篇树干茎流
  • 2篇水量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效应
  • 2篇情景分析
  • 2篇流域
  • 2篇毛乌素沙地
  • 2篇密云水库
  • 2篇茎流
  • 2篇降水
  • 1篇动力系统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孙永亮
  • 6篇李小雁
  • 4篇徐宗学
  • 4篇许何也
  • 3篇苏保林
  • 3篇刘连友
  • 3篇蔡锡填
  • 2篇马育军
  • 2篇杨志鹏
  • 1篇宋阳
  • 1篇王志
  • 1篇武建军
  • 1篇刘目兴
  • 1篇刘星才
  • 1篇汤佳
  • 1篇邱玉珺
  • 1篇占车生
  • 1篇哈斯
  • 1篇邹学勇
  • 1篇王建华

传媒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干旱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水文模型国际...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流域面积29661km2,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东部湿润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高寒区的交错区,对气侯变化十分敏感。它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级自...
孙永亮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文效应气侯变化生态环境环境危机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被引量:65
2008年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域内沙地主要分布在海晏县(70%以上),90%的林地和95%以上的耕地均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各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⑤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86.47,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自然因素的驱动作用。
李小雁许何也马育军王建华孙永亮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青海湖流域
变化环境下的水量水质模拟研究-以密云水库流域和漳卫南运河流域为例
孙永亮
关键词:气候变化SWAT模型统计降尺度方法水量水质密云水库流域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被引量:67
2008年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10年的速度增加(P〉0.05),最低气温以(0.55±0.5)℃/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温以(0.28±0.03)℃,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年平均温差以(-0.12±0.02)℃,10年的速度显著减少(P〈0.05)。与全球气候变暖相比,青海湖流域气温升高的速度更快。流域各站年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P〉0.05),降水天数和干旱期变化差异性较大。青海湖水位和面积分别以7.8cnd年和7.4km^2,年的速度显著下降(P〈0.01)。沙柳河、布哈河年径流量呈略微减少趋势(P〉0.1),而且分别在4月~5月和12至次年4月减少趋势显著(P〈0.05)。气候变化和水文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青海湖水位与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水位变化量、沙柳河和布哈河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孙永亮李小雁汤佳许何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效应青海湖流域
变化情景下的漳卫南运河子流域水量水质模拟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的典型流域.本文应用SWAT模型,结合设置的9种变化情景(包括降水量、灌溉量、点源排放量、面源污染量),模拟了流域内主要站点(辛集、元村、合河、庆云、四女寺、临清、观台和淇门站...
孙永亮徐宗学苏保林蔡锡填
关键词:漳卫南运河水质污染情景分析SWAT模型
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与树干茎流特征被引量:35
2008年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量及树干茎流的实验观测,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沙柳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分配中的百分数。实验期间降雨总量为136.5 mm,沙柳灌丛的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34.0、98.5和4.0 mm,占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4.9%、72.2%和2.9%。沙柳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和10 min最大雨强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截留量、穿透雨量占降雨量的百分比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双曲线函数关系。
杨志鹏李小雁孙永亮刘连友张晓影马育军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柳树干茎流
近47a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38
2007年
选取青海湖流域内及临近7个气象站点,对各站1959~2005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进行了计算,并运用Mann-Kendall方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流域近47 a的气候变化与青海湖水位变化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青海湖流域近47 a来降水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降水都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下降趋势;同时年、夏季降水有增加的趋势。②同时期气温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增温显著,年变化倾向率达到0.53℃/10 a,1987~2000年与1961~1986年相比,平均气温增加了0.79℃,显著高于全国水平。③青海湖流域近47 a来春、夏、秋、冬陆面蒸发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夏季陆面蒸发增加趋势显著,年变化倾向率为4.17 mm/10 a。④流域降水量对湖水位的年变化、布哈河径流、沙柳河径流有着显著的影响;在9 a尺度上讲,未来5 a流域秋季降水处于上升阶段,湖水下降会有所减缓或者回升。
许何也李小雁孙永亮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气温降水蒸发
近40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被引量:42
2007年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刚察气象站1958-2001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降水量P≤5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已从1960 s的130.8 mm/a减少为1990 s的116.2 mm/a,而P≥20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已从29.7 mm/a增加为36.9 mm/a;连续无降水最长天数由1960 s的32 d/a增加为1990 s的45 d/a,至少10 d连续无降水总天数由103 d/a增加为145 d/a。逐年平均温度40 a来明显升高,已从1960 s的-0.7℃升至1990 s的0.1℃,且与逐年极端低温升高有较好相关性。1990 s与1960 s的同日平均气温相比,已有261 d变暖(占年天数的71.2%),且主要发生在冬季。这种气候变化特征对流域内的青海湖水位和河川径流有重要影响。
孙永亮李小雁许何也
关键词:日降水极端温度气候变化青海湖流域
密云水库入库流量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对密云水库流域入库站下会站(潮河)和张家坟站(白河)不同时期的流量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与流量变异的关系。借助流量变异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日平均流量过程的脉动数量和脉动持续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流量变异和波动。研究结果表明,下会站和张家坟站2002年以后的流量较20世纪80年代均有所减少,且流量过程变化更为平缓。这2个站点的流量变异性主要由降水变化引起。草地增加是流量缓慢变化的一个原因,林地减少使得高阈值流量略有增加,但可能导致总流量有所减少。总的来说,土地利用状况因为在研究时期内变化不大,没有对流量变异产生明显的影响。
刘星才徐宗学占车生孙永亮
关键词:密云水库土地利用
毛乌素沙地固沙灌木树干茎流特征被引量:22
2008年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固沙灌木沙柳和籽蒿树干茎流的野外实验观测,分析了冠层和降雨特征参数对树干茎流形成的影响,确定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的比例.结果表明:沙柳和籽蒿的累计树干茎流量分别占降雨总量的7.6%和2.7%.树干茎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茎流百分数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在较小降雨量时,茎流百分数随降雨量的增加较快.超过一定降雨量范围时(沙柳3—5mm,籽蒿5—7mm),茎流百分数开始接近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枝较多,树冠体积较大,分枝与地面夹角较小的冠层结构有利于灌木树干茎流的形成.树干茎流量、茎流百分数随最大10min雨强(,10)均呈指数增长趋势.其中,沙柳和籽蒿的茎流百分数分别在,10〈3.0mm·h^-1和I10〈2.0mm·h^-1降雨条件下随雨强的增加较快,之后出现稳定的趋势.
杨志鹏李小雁刘连友武建军哈斯孙永亮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柳树干茎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