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411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气候
  • 15篇气象
  • 10篇气候变化
  • 9篇水稻
  • 7篇早稻
  • 7篇农业气象
  • 7篇气候变化背景
  • 6篇气象灾害
  • 6篇寒害
  • 5篇灾害
  • 5篇播期
  • 4篇冬种
  • 4篇应用气象
  • 4篇应用气象学
  • 4篇气象学
  • 4篇剑叶
  • 4篇飞虱
  • 4篇高温
  • 4篇播期调整
  • 3篇稻飞虱

机构

  • 53篇广东省气候中...
  • 14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厅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广东省农业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化州市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江门市...
  • 1篇广东省气象探...

作者

  • 53篇王华
  • 20篇杜尧东
  • 15篇黄珍珠
  • 13篇陈慧华
  • 13篇唐力生
  • 11篇胡飞
  • 10篇陈新光
  • 6篇王春林
  • 6篇唐湘如
  • 5篇蔡立
  • 4篇邹永春
  • 4篇黄俊
  • 4篇刘尉
  • 3篇李春梅
  • 3篇李健陵
  • 3篇吴丽姬
  • 3篇张晓艳
  • 3篇郑璟
  • 3篇柳晔
  • 2篇刘锦銮

传媒

  • 10篇广东气象
  • 6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2010农业...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十三次中国...
  • 1篇2010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广东冬种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19
2014年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80-2012年气候资料和1991-2010年冬季寒害灾情资料,采用冬季(12月-翌年2月)≥15℃有效积温作为冬种辣椒的气候资源指标,选取寒害过程中最低气温<10℃的天数、日最低气温<10.0℃积寒量构建冬种辣椒的寒害风险指标,完善了冬种辣椒的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构建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东冬种辣椒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冬种辣椒的气候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茂名、阳江等地区,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偏南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和北部偏南地区,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肇庆、清远、韶关、河源及梅州等地的北部。
王华胡飞黄俊
关键词:气候适宜性农业气候区划辣椒
灌浆期不同时间喷水降温对超级稻“玉香油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探寻可减轻水稻灌浆期高温伤害并能应用于生产中的技术途径,以广东省主推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4年、201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田间试验,在灌浆期设置3个不同时段的喷水处理(S1为11:00—12:00,S2为13:00—14:00,S3为15:00—16:00),以不喷水、湿润水层0~1 cm的稻田为对照(CK),研究了灌浆期不同时间喷水对玉香油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喷水处理均能改善稻田小气候温湿度,其中S3降温增湿效果最好;喷水降温显著提高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的穗粒数和千粒重(P<0.05),其中S1处理产量和穗粒数最高,S2处理结实率增加最多;有效改善了稻米品质,其中垩白率显著降低(P<0.05)、垩白度有所降低;显著提高了灌浆速率(P<0.05),促进有机物质的积累,增加了千粒重;灌浆期不同时间喷水降温,使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抗逆性增强,协同提高了玉香油占的产量和品质。
王华杜尧东杜晓阳唐湘如沈平黄珍珠
关键词:喷水灌浆期生理
我国东南部地区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选取≥10℃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冬季日平均气温≤8℃的天数、≤-2℃的积寒指数作为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指标。利用广东、广西、福建的241个气象台站30 a(1981—201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进行年际、年代际分析,并应用Arc GIS的空间插值方法推算各指标的年代际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10℃活动积温≥6 500℃·d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8.77%、4.05%;年平均气温≥18℃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8.89%、4.69%,种植北界有所北移;适宜青枣生长的热量明显增加。冬季寒害严重影响的趋势较1990年代有所减轻,但≤-2℃有害积寒0~5℃·d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1.42%、2.78%,且影响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5%;冬季日平均气温≤8℃的天数呈减少趋势,但≤-2℃的有害积寒、总天数年际波动性变化较大,冬季日平均气温≤8℃的天数、≤-2℃的积寒指数极大值均出现在福建宁德地区。因此,广东、广西大部地区热条件均适宜青枣种植,但在两广北部、福建仍有遭受严重寒害的可能,应该在具备防寒措施的区域种植。
王华唐力生张晨辉谢松元夏泽雄
关键词:青枣热量条件寒害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1983-2010年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该省及其各市水稻产量、早稻与晚稻发育期等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TC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再采用个例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时间登陆广东的TC级别与水稻减产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当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中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5%~7%,应发布中等级别的灾害预警。(2)当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8%~12%,应发布重等级别的灾害预警。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对1117号台风'纳沙'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产量的灾损情况,说明评估指标可应用于实际业务。
黄珍珠刘锦銮刘尉李春梅王华
关键词:热带气旋水稻产量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气象灾害变化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1961—2008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农业气象观测报表中早稻各个发育期的出现时间,从程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1961—1996年与1997—2008年两个时段早稻生长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1)低温阴雨危害明显减轻;(2)"五月寒"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主要危害北部地区;(3)"龙舟水"危害略有加重,降水集中期后推至6月中旬;(4)≥35℃高温热害加重。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为早稻应对气候变化调整生产布局、培育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王华陈新光黄珍珠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统计分析气象灾害气候变化早稻
基于GIS的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区划被引量:11
2015年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日最低气温≤5.0℃的有害积寒作为区划指标,通过GIS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有害积寒小网格空间推算模型,对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香蕉寒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山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粤北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的南部地区,以及中南部的云浮、肇庆、佛山、广州、惠州等地;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等。
郑璟杜尧东王华
关键词:农业气象寒害风险区划香蕉地理信息系统
河源灯塔盆地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2
2021年
在总结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等"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现状和成效基础上,并结合前期多次联合实地调研的结果,针对农业科研气象参与度不够、现代农业气象智能监测网络不够完善、气候资源挖掘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气象服务,应在设立广东省农业气象灯塔盆地研究基地、建设现代智慧气象监测体系、探索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开展农产品气候品牌建设及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
朱华松王华梁金伟曾钦文曾思亮
关键词:气象服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08年特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南岭立体气候特征
王春林王华陈慧华
气候变化对广东省双季稻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气温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影响双季稻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双季稻安全生育期日数、≥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在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气候因子突变前(1961—1997年)、突变后(1998—2016年)等5个时间段的变化,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广东双季稻熟性搭配分布区域及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双季稻安全生育期日数、≥10℃积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平原高山区低.近56年,广东双季稻安全生育期日数以1.7 d·10 a^(-1)的速率显著增加,≥10℃积温以43℃·d·10 a^(-1)的速率显著上升,各气候因子均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广东双季稻熟性搭配可分为早熟+早熟、早熟+晚熟和晚熟+晚熟3个气候区.早熟+早熟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亚热带地区,早熟+晚熟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南亚热带地区,晚熟+晚熟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北热带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晚熟+晚熟区面积明显扩大,早熟+晚熟区面积明显减小,而早熟+早熟区的面积变化不明显.与1961—1990年相比,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广东省晚熟+晚熟区面积分别增加了1.22×10~6和2.56×10~6hm^2,早熟+晚熟区的面积分别减小了1.13×10~6和2.56×10~6hm^2.与突变前(1961—1997年)相比,突变后(1998—2016年)晚熟+晚熟区的面积增大一倍多,早熟+晚熟区面积缩小近一倍.
杜尧东沈平王华唐湘如赵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双季稻熟性气候区划
广东省三化螟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等级指标被引量:3
2011年
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分析确定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旬最高气温低于35℃、旬平均气温24~29℃、旬平均相对湿度80%~90%,建立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指标。应用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利用此指标开展广东省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监测预报是可行的。
陈慧华王华黄珍珠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三化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