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绥阳县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早期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体会临床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早期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6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体会。结果: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取得很好的疗效,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中,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满意疗效,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病效果,提高治愈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李勇张艳
-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法早期肝硬化
- 消化性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性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并将其分成中医辨证组(50例)和西医治疗组(50例),中医辨证组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和肝胃不和等,分别给予治疗。给予西医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中医辨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症状,占2%,西医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占10%,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受到患者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李勇张艳
- 关键词:消化性胃溃疡中医辨证分型
- 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消化不良患者78例,随机分组法纳入调查组(n=39)与参照组(n=39)。参照组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调查组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05%低于调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与调查组患者治疗后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与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 张艳
- 关键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复方消化酶
-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给予西医的治疗方案,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而对照组治愈率仅为70%。治疗组疗效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停药后胃溃疡复发;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李勇张艳
- 关键词:胃溃疡中医治疗
- 分析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近1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胃复春片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胃复春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甲组和乙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0%和9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进行分析,甲组和乙组出现异常的患者分别是7例和3例,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4%和6%,乙组的发生概率低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说明对胃溃疡患者采用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胃复春片进行治疗,整体效果明显。结论:对胃溃疡患者给予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胃复春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避免病情恶化,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张艳
- 关键词:胶体果胶铋胶囊胃复春片胃溃疡
- 浅谈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血脂异常的意义
- 2021年
-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血脂异常产生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随机纳入94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患者平均分入常规组以及试验组,每组均为47例,前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后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进行干预,针对二者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常规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患者总满意度、饮食、运动以及疾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血脂异常患者施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可有效促进临床指标改善,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张艳
- 关键词:中医血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