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的是诊治疾病时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出现的任何有害、但不是预期的反应。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而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独特手段。随着临床上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最主要手段,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其很强的特殊性[1]。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不合理用药是当前比较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4]。因此,居民用药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用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健康问题。为规范居民安全用药行为,本研究拟以太原市常住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用药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市常住居民进行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进行调查研究,在KAP模型基础上,制定衡量我市居民用药行为风险水平的指标,提出重点普及用药知识对象。为决策者制定减少居民用药错误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为药品安全科普干预内容和方法的精准设置,为药学知识传播的“供给侧”改革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目的对联苯双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保肝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19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苯双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时,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40,95%CI(0.99,1.97),P=0.06;RR=0.92,95%CI(0.81,1.06),P=0.26]。所有研究均未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联苯双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保肝效果与对照组的其他保肝药物相当,且安全性良好,可供临床选择使用。